数字新基建,让城市有温度、更宜居
华为预测,到2030年:
探索方向
数字新基建,打造城市发展新引擎
未来场景:智算中心,打造城市智能底座,支撑城市全域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作为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快速增长的城市AI算力需求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础支撑,在推进AI产业化、赋能产业AI化、助力治理智能化、促进产业集群化等方面发挥作用,是数字经济时代促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
智算中心建设呈现出“算力多元化、服务一体化、产业协同化、能耗低碳化、价格普惠化“的特征,智算中心也走向了人工智能算力网络。以智算中心、算力网络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能够有效促进AI产业化和产业智能化,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城市智能底座。为了让AI真正地赋能千行万业,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智算中心提供高性价比、普惠、安全的算力资源,使AI算力像水、电、气一样成为城市的公共基础资源,供政府、企业、公众自主取用。
未来场景:全光城市,开启万兆互联时代
当前领先型城市开始发布相关万兆行动计划,其中北京市发布《“光网之都,万兆之城”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上海市发布《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建设以5G-A和万兆光网为标志的“全球双万兆城市”、青海发布《青海省“双万兆(5G-A/F5G-A)”产业发展及应用创新指导意见》、沙特政府发布《10Gbps 社会白皮书》再现中东万兆发展远见,截止目前国内外20多个城市和省份发布相关长期规划。
未来的全光城市目标架构将包含四个组成部分:
全光接入:光联接延伸至家庭、楼宇、企业、 5G基站等城市全场景。全光传输向大型企业、楼宇、5G基站等末端延伸,万兆接入支撑各行业数字化转型,1ms入云入算,赋能F5G-A+X,5G 2B等行业应用扩展。到2030年,政府机构,金融机构,重点院校和科研机构,大型医院,大型工业企业所在场所以及县以上开发区和产业园区的传送网OTN覆盖率将达到100%。全光锚点:家庭宽带、政企、5G、数据中心等业务的汇接点,由全光网统一传送;实现多技术协同,业务智能分流,支持各类业务的一跳入云入算。到2030年,每万人将会拥有4个全光OTN锚点,其中100G锚点会占据25%。
全光锚点:家庭宽带、政企、5G、数据中心等业务的汇接点,由全光网统一传送;实现多技术协同,业务智能分流,支持各类业务的一跳入云入算。到2030年,每万人将会拥有4个全光OTN锚点,其中100G锚点会占据25%。
全光承载:城市光网一跳直达。通过全光交叉,光电混合ASON等技术,打造立体化的全光网络架构,实现一跳直达、高可靠联网、云间高速、光算协同等特性。50%以上的数据中心间将通过光联接,单波带宽在400G以上,Mesh化光纤保护网络提供抗2次及以上断纤业务不中断能力,可靠性将达到6个9。数据中心内也将全部采用光电混合方式,使用全光交换连接数据中心内的各个交换机路由器。
全自动运维:实时感知网络动态,主动运维,并能够进行预测性运维,从而实现网络资源弹性化,业务自动化、资源分配自动化,运维自动化。
智慧政务服务,让城市更有温度
未来场景:基于数据的主动精准服务
机器识别技术的出现使得非接触服务成为可能,今天在中国大多数发达省份,政务办理已不再需要去政府的服务大厅,通过手机就能够进行远程的自助服务,可以预见未来十年政务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将会进入到更高的发展阶段。
一、数字身份认证将会得到全面普及,人们随时携带的身份证,驾驶证,社保,银行卡等证件都将实现数字化,预计到2027年全球电子身份认证市场空间将达到180亿美金
二、数字信用作为城市数字化的基础能力,将重构公共服务的业务流程与客户体验。无证借书、刷脸看病、信用租车等一系列服务流程优化将大大提升市民的日常服务体验。
三、一站式电子政务将进入到全面普及阶段,未来所有的政务服务都将具备远程服务能力,能够支持无接触地远程办理,而固定的政务服务大厅将可能完成其历史使命,不复存在。
未来场景:构建城市数据空间,促进数据要素流通、价值释放
数据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关键生产要素”,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据流通交易的加速推进是激活数据价值、释放数据潜能的关键。到2030年,全球数据交易市场规模将达到3011.0亿美元,中国数据交易市场将保持较高速增长,市场规模将达到5155.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0.3%。
数字社会释放了城市海量数据,也开辟出了城市数据新空间。城市数据量从TB到PB级海量持续增加,使数据成为城市的“石油能源”、“信息高速公路”。基于城市数据空间,结合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隐私计算和安全可信技术等技术,使得城市能够更有效地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从海量数据中挖掘的数据要素价值,为城市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激发了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智慧化环境治理,让城市更宜居
未来场景: 自动垃圾处理,让“无废”城市成为现实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未来城市废物收集,运输,分拣,处理将会实现全流程信息化,自动化与智能化,智能的垃圾回收箱,无人驾驶的垃圾运输车,自动的垃圾分拣机器人,自动化的垃圾回收利用装置等创新应用将会层出不穷,从而实现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全流程的自动化,无人化,真正实现人类“无废”城市的理想。
未来场景:光谱检测,用光的技术让“生命之源“更清澈
光谱技术还能够进一步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分析技术融合。利用传感器监测收集水质数据,再借助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使得水质监测向全天候、高速、实时、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水源污染事件的预警效率。
未来场景:AI传感,实时的空气质量感知与治理
对城市而言,通过部署低成本,高可靠的空气质量监测传感网络,监测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和气象参数,采取优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成为大多数城市的必然选择。当前业界已有公司开发出高度集成的综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集成的传感器和软件不仅能够测量城市环境中的环境污染物浓度,如PM2.5、PM10、CO、NOx、SOx 和 O3,还可以监测气象参数,如噪音、温度、湿度、环境压力、降雨和洪水,并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数据实时传输到云平台,从而使得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及重点区域环境质量能够得到有效,实时,可视的监控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