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点使用cookies,继续浏览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Cookies和隐私政策

绿色能源更智能,呵护蓝色星球

2030年,能源将更加绿色、更加智能。人们可以在近海、湖面部署新型能源电厂,利用虚拟电厂、能源云构建“源网荷储”全链路数字化的能源互联网,零碳数据中心和零碳站点将有望成为现实。

华为预测,到2030年:

bada icon 04 全球可再生能源产量占全球发电总量比例达50%

探索方向

新能源,新部署:水上电厂

未来场景:海上风能和漂浮光伏打造水上电厂

水上发电可以解决陆上发电土地紧缺、离用电负荷中心远、光伏高温下效率下降、生物多样性等问题。

距离海岸10km的海上风速通常比沿岸陆上高出25%,海上发电时间往往能达到3000小时/年(陆上2000),2030年海上风机直径可以达到230~250米,发电容量达到15~20MW,是陆地风机容量的3~4倍。海上漂浮风电技术的发电水域拓展到60米深,高压直流技术进一步将海上风能距离拓展到80~150KM的距离,预测到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量将从今天的25GW上升到164GW10。未来五年海上风电的增长率将达到31.5%。

与陆基相比,漂浮光伏节省土地,而且遮阳障碍物和灰尘数量更少。同时由于水上风速及水体的自然冷却效果,可以提高光伏的性能。研究表明水上漂浮光伏比陆基光伏的年均发电量能高出约12.96%。到2030年全球漂浮光伏的市场容量将超过60GW。而漂浮光伏的全球潜力达到400GW。

能源互联网将打通“源网荷储用”,实现全网智能化

未来场景:虚拟电厂和能源云让能源网络更灵活

虚拟电厂打破了传统的电厂和用户的边界,重构了电力系统的价值链。虚拟电厂在用户侧部署网关或边缘计算,通过网络实现对用户负荷进行实时管理和调度。虚拟电厂对分布式异构能源进行聚合,通过规模经济降低分布式能源进入能源市场的成本,通过向电网提供响应等方式创造为用户创造收益。

能源云将是能源互联网的操作系统,典型特征包括融合、开放、智能。融合既包括源、网、储、用的端到端的融合接入,也包括电、气、热、冷的综合能源接入。开放指能源云是一个生态开放的平台。通过聚合开发者为各种不同各类型客户提供服务,同时通过和第三方系统进行对接实现系统互联互通。智能是指能源云通过AI和大数据能力的加持,实现能源资产的智能化以及能源网络的智能。通过能源云最终实现整个能源系统的多能互补、绿色低碳、安全稳定。

提倡ICT高效用电,加快节能减排步伐

未来场景:打造低碳数据中心和低碳网路

ICT技术除了使能其他行业降低碳排放以外,ICT行业本身也需要实现碳中和。ICT行业中数据中心和通信网络是碳排放的主要构成。

数据中心降低碳排放主要的方式包括购买绿电、自然冷却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大型互联网公司一直是全球绿电的主要购买者。通过采用自然冷却技术可以节省传统数据中心暖通系统的电力消耗,大幅降低PUE。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可以实现数据中心内供电、制冷以及计算、存储、网络设备的算法联动,持续降低PUE。

未来的网络通过光电混合、极简架构和自动驾驶等手段向绿色低碳演进。通过网络级、设备级、芯片级的光电混合技术,可以持续提升通信设备的能效。通过架构重构,形成基础电信网、云网和算法三层极简网络架构,叠加自动驾驶网络的算法,最终实现网络的绿色低碳。

智能世界 2030
无界探索,翻开未来

智能世界2030报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