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生态
登顶华为ICT大赛,让阡陌交通点亮流动中国
车畅于路,人悦其行。第七届华为ICT大赛汇聚多方英才,为专业化人才竞技拼搏打造舞台,展现出未来智慧交通的无限可能。

文/清华大学 林师超

图1 在华为ICT大赛2022-2023全球总决赛中,清华大学imin代表队荣获行业赛-智慧公路赛道特等奖

2023年5月,我和我的小伙伴郑辰浩、陈铎文,首次登上了第七届华为ICT大赛特等奖领奖台(如图1)。也许在人生旅途中,我们都曾无数次登上领奖台,但不得不说,这次领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五颜六色的各国国旗在舞台上飘扬;当各国选手的欢呼声一浪一浪袭来,热烈的气氛和满满的荣誉感一次次感染到我。华为ICT大赛果然是国际化比赛,在这里,我看到了竞技,感受到拼搏的力量,获得了联接和友谊,更对学业和对未来研究有了更多信心和责任感。
与大赛偶遇 钻研无止境
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项目榜单中,我曾见过华为ICT大赛的名字。但与之结缘,还要追溯到去年11月偶然看到的一篇宣传文章,文章中的描述让我对大赛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华为ICT大赛智慧公路赛道其中的一个赛题“基于车辆轨迹大数据的溢流控制检测及优化控制与仿真研究”,又与我的理论研究课题“城市交通信号控制”具有很强相关性。我召集了两位同学郑辰浩、陈铎文共同组队,并在学校的课题组进行分享,获得了指导老师李瑞敏教授的大力支持,一段紧张的备赛之旅就此开启。
印象十分深刻的是,报名参赛后,华为给每组参赛选手都提供了一个路口的全息数据。这些数据是华为使用雷达、视频、高精度地图、边缘计算等技术生成的,包括地图数据和车辆数据,如车辆身份、属性、速度、时空位置、行驶姿态等。多种精准、高效、实时的元数据让我们如获至宝。因为在平时的研究中,我们很少接触到真实数据,而华为在这方面已经深耕多年,有非常丰富的技术和工程项目基础。这让我们对实际工程问题、真实的城市管理有了更多的了解,能够帮助我们提出更可行、实用、经济的技术方案,真正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居民出行。
上下而求索 会当凌绝顶
拿到元数据后,就是如何建立方案。在备赛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讨论,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方案,最终克服了难点。
我们的具体赛题为“如何面向智能交通感知与控制‘更精准、更智能、更实用’的目的,解决城市路网高峰时期排队溢流的难题”。
针对这一赛题,在李瑞敏教授的指导下,我们找到了基于关键点的轨迹数据提取与交叉口关键需求识别方法;分析了路网交通流运行的关键特征,提出了实时检测数据支撑的分布式控制策略,形成实际部署的算法实施框架;基于仿真实验,分析控制算法的综合控制性能,验证了该方法在溢流控制中的适应性与有效性。
大赛不仅考察知识水平、实践能力、解决方案能力,还考察答辩能力和现场的反应力。人们常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此言不虚:在参加全球总决赛期间,我们多次演练;正式答辩前,小伙伴们还相约来到华为园区,提前查看赛场环境,以克服比赛中的紧张情绪。最终我们顺利呈现了方案内容,有条不紊地回答了专家的提问(如图2)。

图2 华为ICT大赛2022-2023全球总决赛行业赛智慧公路赛道答辩现场
5月27日,大赛颁奖典礼如期举行。在等待奖项揭晓的时间里,我们既紧张又激动,当海外选手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我们心中的荣耀感也在不断升腾。当听到我们队伍的名字出现在特等奖中,我的眼眶湿润了。近半年来的辛苦研究,在此刻证明一切都是值得的。
种下“希望树” 期待花开时
比赛过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竞赛的氛围,更感受到友谊,拓宽了视野。在深圳备赛期间,大赛组织和管理的专业性、严谨性、高水平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通过与其他组进行方案探讨和交流,我们对赛题、对智慧交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赛不仅锻炼了我们的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为我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参考。
中国《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交通设施数字感知,信息网络广泛覆盖,运输服务便捷智能,行业治理在线协同,技术应用创新活跃,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数字交通体系深入推进,交通要全方位向“数”融合,这为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清华大学的一员,“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精神已深入到我的骨髓。我深刻懂得,我和同学们不断学习、攀登技术高峰的目的,不仅是为个人前途,更应该关注国家发展的需要。
未来,我也我会向学弟学妹推荐华为ICT大赛,因为通过大赛,学子们孜孜以求的学问提升之道都能在这里有所收获——接触最新的技术和行业动态,将专业知识与行业实践结合,提高对专业的理解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等等。
种下“希望树”,期待花开时。每一届的华为ICT大赛,都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未来,这些种子将在ICT行业乘风而行,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而华为为每一届参赛选手提供的全球化舞台,将成为他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起点。作为交通工程研究队伍中的一员,我们也希望能为智慧交通贡献自己的力量。未来,我们将基于本次大赛中的相关研究,结合更丰富的数据基础与实际工程场景,提出更完善的方案,推动城市道路交通控制智能化应用的发展,让阡陌交通点亮流动中国,为构建更安全、高效和可持续的中国城市交通系统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