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加速钢铁行业数智化
[马来西亚,吉隆坡,2025年9月30日] 今天,在2025年东盟钢铁论坛上,华为钢铁有色军团总裁石矛做主题演讲,分享了华为正在通过“行业军团”模式,深入钢铁生产一线场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为行业破解技术难题的创新经验和落地实践。
本次论坛由东南亚钢铁协会(SEAISI)、中国钢铁工业协会(CISA)等机构联合举办,汇聚了东盟及亚洲其他20多个国家地区的行业代表,共同探讨钢铁行业的未来发展。全球钢铁行业正处在从数字化向智能化深入演进的关键时期,AI与行业场景的深度融合,正成为驱动产业提质增效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
石矛在发言中表示,钢铁行业生产流程复杂,从原料、炼铁、炼钢到轧钢和经营管理,存在大量可通过智能化持续优化的价值场景。华为已识别出智能化升级存在提质增效潜力的16大类367个具体场景,包括高炉炉温预测、皮带异常监测、钢板表面质检、能耗分析预测等;这些场景的智能化升级是实现降本、提质、增效和保障安全的必由之路。

华为钢铁有色军团总裁石矛发表主题演讲
面对行业的多样化需求,华为提出了一套顶层架构方案,以“一网、一云、三平台”为核心,旨在打通从设备物联、网络承载、云端基础设施到上层应用的各个环节,支撑钢铁冶炼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持续演进。
- “一网”即一张统一的工业承载网络,通过网络切片等技术,在一张物理网络上承载生产控制、园区管理、视频安防等多种业务,并以时间敏感网络(TSN)技术保障核心工控系统的确定性低时延。
- “一云”则是指集团与工厂两级协同的云基础设施架构。集团云作为决策与能力中心,统一部署数据湖、AI训练平台等共享资源;工厂云则作为生产执行中心,负责本地数据采集、AI推理和生产闭环,确保生产的实时性与可靠性。这种云边协同的模式,既实现了集约化管理,也保障了边缘侧的敏捷。
- “三平台”则包含了数据使能、AI使能和应用使能等平台。数据使能平台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与治理能力,将生产数据沉淀为高质量的数据资产。AI与应用使能平台则以钢铁行业大模型为核心,提供基础的视觉、预测大模型以及敏捷高效的应用开发能力,大幅降低了开发门槛,使行业专家能更专注于业务场景创新 。
目前,华为已与全球超过300家冶金企业展开合作。在华为与一家大型钢铁企业的合作中,双方发布了全球首个钢铁行业大模型,目前已有32个AI场景投入生产应用。例如,在精炼优化场景,通过预测大模型精确控制钢水成分与温度,每年可节省约200万元/单炉;皮带智能监测场景,AI将巡检效率较人工提升了50%。
与另一家钢铁企业的合作中,在热轧宽展预测场景,精度相较原有模型提升了3%以上,每年为单条产线带来超过千万元的效益。在高炉场景,通过对影响炉温的数百个因子进行分析,实现了对炉温和硅含量超过90%的命中率,每年降本超1600万元/单炉。
最后,石矛强调,数智化转型需要开放合作的生态,当“懂场景的伙伴、懂装备的工程师和懂AI的人才”之间存在天然的壁垒,我们就需要数智化途径来打通这些要素之间的联系。
展望未来,华为愿意携手产学研用各界,共同将行业知识与专家经验转化为可规模化、快速复制的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智平台,盘活装备资产,最终实现技术价值变现,共同繁荣钢铁行业数智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