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点使用cookies,继续浏览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Cookies和隐私政策

守望高原精灵:科技如何揭秘并保护三江源的藏羚羊

三江源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被誉为“中华水塔”,有着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雪豹在山崖上凝视远方,成群的藏羚羊在旷野上奔跑,还可以看到藏野驴、野牦牛、白唇鹿、黑颈鹤……多达8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生活在这片土地,这里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分布区以及生物物种形成、演化的重要区域。在这里,也不断见证了数字技术如何得到创新应用,用科技守护三江源,让科技与自然共生。

守护三江源,从摸清“家底”开始

为保护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库,三江源国家公园成立。守护三江源的第一步便是要摸清“家底”,掌握野生动物的实时动态。然而三江源国家公园总面积达19.07万平方公里,在面积如此大且地貌复杂的三江源地区实施人为的生态环境监测面临反应慢、成本高、覆盖面窄等挑战,引入更先进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成为迫切之需。

为此,三江源国家公园逐步引入了大数据、光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结合重点区域、重点物种及重要生态系统监测需求,逐步开展藏羚羊等保护动物、冰川雪山等自然生态的监测试点,探索加强无人区监测的技术方案,建成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大数据中心和覆盖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监测体系。

以藏羚羊的迁徙保护为例,每年5月至8月,藏羚羊群将途经五道梁穿越青藏公路沿线,去往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产羔。“在五道梁保护站,我们通过生态监测系统,可对辖区内80余公里的青藏公路进行全面监测,精准预判藏羚羊的行进路线,提前到其途径的路口进行交通管制,为藏羚羊的顺利迁徙保驾护航。”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可可西里管理处五道梁保护站副站长尕玛英培表示。同时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可可西里管理处卓乃湖保护站副站长才索加看来,生态监测系统的建立使得巡护人员不用担心产羔季开车去巡查时惊扰到羊群,在保护站就能看见藏羚羊的实时分布和产羔情况。

自从有了生态监测系统以后,在保护站就能看到藏羚羊的实时分布情况和产羔情况,不用担心骑车惊扰到羊群,感觉我们和藏羚羊之间的距离更近了。才加索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 可可西里管理处 卓乃湖保护站 副站长

我们通过生态监测系统,对辖区内80余公里的青藏公路进行全面监测,精准预判藏羚羊的行进路线,提前到其途经的路口进行交通管制,为藏羚羊的顺利迁徙保驾护航。 尕玛英培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 可可西里管理处 五道梁保护站 副站长

网络科技助力生态监测

截至目前,通过数据共享,三江源地区布设的包括高清视频在内的各类生态监测地面站点已增加到1000余个,相关生态监测治理信息超270项,实现对典型区域的生态类型、自然景观及野生动物的“远距离、大范围、全方位”实时监测。

为满足三江源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各项大数据采集、回传和分析处理要求,由青海移动携手华为建设的大带宽、低时延的全光运力网络,联接分散多地的生态监测点位,把全天候实时监测的数据,快速无损地传输到西宁算力中心,以助力当地实现生态数据汇聚、分析,并进一步对区域内藏羚羊、雪豹、藏狐等珍稀物种进行数量统计和相关行为分析。

我们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了高品质的全光运力网络,联接分散多地的生态监测点位,把全天候实时监测的数据,快速无损地传输到西宁算力中心,以科技守护好“中华水塔”。范增震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 计划建设部 总经理

三江源生态保护,成绩斐然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大数据中心监测效果有目共睹:建立了资源本底数据平台,发布自然资源本底白皮书,完成《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本底调查工作报告》,首次形成三江源国家公园陆生脊椎动物物种名录;精细绘制藏羚羊、野牦牛、岩羊、雪豹、藏狐、藏野驴、黑颈鹤等保护物种分布图,为科学保护野生动物提供最基础数据。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三江源的生态保护效果也已经初显,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藏羚羊由20世纪80年代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探测到雪豹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4种,生态功能得以巩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缩减”,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十年前提高11%、30%以上。

现在,我们通过监测点位看到藏羚羊或其他动物受伤,可以实时获取具体位置,能及时赶到,进行救治。有效解决了因路况差和时间长而错过治疗时机的问题,更好守护藏羚羊的安全。 才文多杰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 可可西里管理处 索南达杰保护站 巡护员

面向未来,创新科技将持续助力守护“中华水塔”,助力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治理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让“中华水塔”更加坚固丰沛,共建美化生态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