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点使用cookies,继续浏览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Cookies和隐私政策

“看见”看不见的他们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行动受限到自由奔跑,从不可能到可能。

这是关于一位全盲跑者不断突破自我边界的故事,这是关于一群看得见的人让一群看不见的人自由奔跑的故事,也是关于利用华为设备的无障碍功能,让视障群体生活更美好的故事。

当一个盲人开始跑步,他需要克服什么?是摔倒在地的恐惧,撞上旁人的尴尬;是路上一颗小石子儿也可能会让他脚底丧失平衡,摔倒在地;是平时走路时身体重心靠后的巨大惯性,又或者是方向感和边界感的缺失……

70多次马拉松,全马最好成绩3小时14分

何亚君的双眼没有任何光感,漆黑却不能阻止他自由奔跑。

全盲跑者,不可能到可能

43岁的何亚君第一次开跑是在9年前。此前的34年人生,他从未跑过步,但他第一次迈出双脚跑起来,最先感受到的是恐惧。

他不知道前路平不平整,什么时候拐弯,甚至担心一块石头也会让自己摔跤。他也害怕自己跑得慢,前后左右会有人撞上来。第一个7公里的路程,即使一边走一边跑,何亚君也紧张得浑身是汗,甚至丧失了时间和距离的概念。

但第一个7公里后,何亚君一发不可收拾。从7公里开始,他继续尝试10公里、15公里、20公里……一年时间里,他跑掉了40多斤,脂肪肝、血脂都跑没了。十年里,何亚君先后参加了全程和半程马拉松比赛多达70余场,全马最好成绩3小时14分钟。

他还记得他参加的第一个马拉松,是2015年的郑开马拉松,“35公里以后是半走半跑。心想只要能够完成就算赢,就这样坚持到了最后。”那次跑完之后,他整个人虚脱了,坐在地上歇了一个多小时。当时他心想,以后再也不跑了。结果一周后,又忍不住开始跑了。

“忍不住想跑”,是因为何亚君享受奔跑时的激情和速度。越来越快的风声和脚步声,象征着他所能达到的自由,也是他行走的范围。

全盲跑者,不可能到可能

奔跑背后是团队的力量

为了让更多视障人士能和他一样,享受跑步带来的快感。2014年,何亚君成立了助盲团,聚集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帮助更多盲友跑步。目前,助盲团累计组织跑步活动和比赛超过800场,参加跑步活动的盲友和志愿者累计超过5万人次。

李铭在2019年初经过朋友引荐,加入了助盲团。那时候他还是初级跑者,抱着助人之心来参与公益助跑,也想能起到督促自己运动的作用。在他看来,陪跑是一件严肃且专业的事情。在何亚君助盲团,每位新入团的志愿者在第一个月都要经过专业培训,包括蒙眼跑,要先去理解盲友们迈出第一步的恐惧和对于奔跑的担忧。在日常训练、比赛过程、接送过程中,陪跑员也必须保持全神贯注的状态,随时关注周围情况,提醒盲友任何一点微小的变化。

奔跑过程中,志愿者会用牵引绳和语言提醒盲友,前面多少米就要过减速带了,注意抬高脚。他们也要尤其细心,要关注到路上不起眼的井盖、破损的路段,甚至一颗小碎石、路边没有修剪整齐的树枝等等。进阶的志愿者,还会通过倾听盲友的呼吸急促程度、运动步伐快慢,来判断他的心率能不能维持目前速度,完成计划训练。与此同时,华为运动手表也能为盲友播报间隔提醒和心率提醒。

全盲跑者,不可能到可能

去年的北京马拉松上,何亚君跑出了3小时14分钟的个人最好成绩。完赛后,他像孩子一样兴奋地手舞足蹈,不仅为自己创下的成绩激动,更开心的是,包括李铭在内的六位陪跑志愿者一个没落下。

全盲跑者,不可能到可能

2022年北京马拉松-何亚君及助跑团队成员

“还有最后两公里了,好好享受!”跑到快40公里的时候,李铭看着努力奔跑的大家,突然有些舍不得结束这场漫长却又短暂的马拉松。他觉得,自己加入跑团这几年,收获了很多。每次帮助盲友跑到终点,比自己获得成功更开心。“看似是我们在帮助盲友跑步,但实际上是一种互相激励、互相成就。”

全盲跑者,不可能到可能

2022年北京马拉松-何亚君及助跑团队成员

真正“看见”视障群体

在何亚君的推拿店里,挂满了获得的形态各异的跑步比赛奖牌。“黑色表面上的金色奖牌,检测到文字:北京国际长跑节北京半程马拉松”,这是他点开华为手机的图像识别功能,对准一块奖牌时听到的语音内容。接着,他会向好奇的朋友或者客人介绍奖牌背后的故事。

全盲跑者,不可能到可能

华为手机-图像识别功能

志愿者发来的信息,也会被手机清晰而响亮地播报给何亚君,甚至是一个表情也不放过——“何老师 明早老时间一块去跑步吧 嘿嘿表情”。如今,华为设备已经成了何亚君的生活助手,他熟练触摸屏幕,通过屏幕朗读播报的语音获取信息。他也通过小艺输入法,回复志愿者的跑步邀约。“好的,明天早上七点钟见。”

准备开跑前,他会对着手机说“小艺小艺,开始跑步”,这时手表会开始记录跑步数据。跑步过程中,手表会播报间隔提醒,心率提醒等。小艺智慧助手,可以根据用户所在空间、设备类型等条件,综合判断、选择合适的设备应答和执行指令。

全盲跑者,不可能到可能

先前,何亚君是因为华为手机的耐用性才开始使用的——流畅的系统信号能够支持他经常去大山里徒步,抗冻的手机电池能保证冬天早上零下十度出门跑步的需要。后来,他越来越发现,华为手机拍照辅助、图像识别等无障碍功能也能够满足他的多个生活场景。

这些功能设计的背后,同样是另一群人的努力和坚持。为了更好地了解视障用户的需求,华为工程师团队先是展开了一系列调研——他们和视障朋友一起通勤、工作、吃饭、就医,去观察不同视障朋友的日常生活,像影子一样跟随用户(“影随法”),记录他们最真实的生活,但不能进行干预。接着,团队从通话、短信、拍照等32个模块的基础业务出发,一点点来解决和推动3000多个体验问题。

以华为手机中的拍照辅助功能为例,不仅可以播报面部在取景框中的位置,告诉他们“检测到一张人脸,位于屏幕上方”,如果拍摄多人照,还会提示当前摄像头识别到几张面孔。为了让视障用户的感知更好,会自动关联图库中已经命名的人脸信息,比如“儿子”“爸爸”“妈妈”,当再次拍照的时候手机就能自动识别人脸,播报出“检测到儿子位于屏幕中央”。

全盲跑者,不可能到可能

最近,在朝阳公园的一个黄昏,他拿起手机对着湖面拍下了一张优美的夕阳照,那是他的作品,“蓝色和橙色天空下的一片水域”,手机用语音播报出了取景框中的画面。又一个春天到来了,洛阳的牡丹花正在开得艳丽。何亚君想着约人一起去赏花,他会掏出华为手机拍下春日牡丹的美景。他也希望能把自己拍的照片,发到朋友圈、视频号上,让大家赏花——那是他“看见”的牡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