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创新:数字化进程的下一站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在中国与世界都是如此。随着新兴科技应用层出不穷,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各国提供了新的创新增长机遇。

文/姚海飞
如何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在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上,中国提出的“创新增长方式”受到了广泛认同。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在中国与世界都是如此。随着新兴科技应用层出不穷,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各国提供了新的创新增长机遇。
首先,让我们畅想一下全联接世界的经济格局:无论是熙熙攘攘的大城市,还是人烟稀少的偏远乡村,全球各个角落都将实现数字互联,公平竞争,共获发展。
当各国实现全联接后,极致创新时代就将到来。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物理障碍将被跨越,人脑极限也将被突破。届时,人与机器合作无间,将达到1+1>2的效果。
以上是华为2016年全球联接指数(GCI)报告《量化数字经济进程》中勾勒的美好前景。该报告表明,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和促进经济有质量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平均而言,GCI上升一个点,撬动国家竞争力提高2.1%,国家创新力提高2.2%,国家生产力提高2.3%。
各个国家是如何通过ICT推动创新呢?GCI报告对比50个国家的数字经济转型进程,将国家技术创新模式分为四个阶段:基础创新阶段、互联网创新阶段、数据创新阶段,以及尚无国家达到的极致创新阶段。
处于基础创新阶段的国家依赖劳动力和大宗商品等基本要素创造价值。创新较为分散、不协调,ICT基础设施薄弱,对GDP的拉动作用较小。这些国家在GCI 2016的排名比较靠后,如加纳和孟加拉国。处于互联网创新阶段的国家主要通过在线商品和服务供应创造价值,通过实体店向网络延伸,驱动创新。中国和马来西亚是典型的互联网创新国家。
而目前处于最先进的阶段,即数据创新的国家,其宽带、数据中心和云计算非常普遍。这些国家主要基于数据分析,提供差异化、定制化和个性化服务创造价值,但物联网和大数据解决方案尚不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ICT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美国、英国和新加坡是典型的数据创新国家。
面向未来,在极致创新时代,大数据分析将无处不在,嵌入物联网系统中,借助虚拟辅助、高级机器人或其他手段,推动机器辅助创新。GCI报告预测,2016年排名靠前的国家,包括美国、新加坡、瑞典和瑞士,若能继续保持目前的发展势头,将有望于2020年左右成为首批迈入极致创新时代的国家。
目前的很多创新都可以归结为机器辅助创新。不同的是,传统创新是在创新过程中使用机器和人工智能技术,而极致创新是指机器驱动整个创新流程,通过多种方式扩大创新规模,减少创新阻碍。极致创新有以下特征:
- 处理超出人类意识范围的复杂信息,并将其提炼成人类能感知和使用的信息;
- 处理人类无法解决的繁冗、重复、费时、复杂甚至错误的问题;
- 通过物联网对各种变量进行分析,准确建模、模拟和预测;
- 提供直观交互,帮助残障人士或缺乏特定技能的人群进行创新。创新不再是技术人员和编程工程师的专利,而变成人人皆可的创新。
在极致创新时代,创新仍然主要基于数据分析,也可通过提供完整的数据集并借助机器进行创新,进而将创新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想象一下,在不久的将来,制造、金融、教育、农业等各个领域广泛采用机器辅助创新后,将能大幅提升生产率和创新水平。
然而,这一切不会自动实现。国家和企业需要重点投资宽带、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这五大使能技术,以此推动创新的发展。这五大技术共同构成的数字基础设施将成为提高生产效率、增进创新水平的基础。
宽带和数据中心到位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将重点放到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上,加快在垂直行业部署云计算,推动政府和企业加大物联网部署和投资力度,扩大物联网普及范围,打造行业生态系统,促进跨行业合作,以期在这些使能技术的推动下,跨入极致创新阶段。相比之下,进展缓慢的国家有可能在全球经济中处于落后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