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云化,使能数字化转型
华为轮值CEO徐直军:面向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所有企业都期望成为以敏捷和智能化为核心的数字化企业,实现数字化运营。华为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把能够提供的所有产品和解决方案全面云化,真正使能所有企业和运营商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运营。

文/华为轮值CEO 徐直军
对数字化转型和全面云化的理解
首先,我谈一下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
现在,大量的运营商把未来的目标定位为要成为数字化运营商。这不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必须明确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以牵引运营商的发展。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就是提供给它的企业客户、消费者ROADS体验。前年的分析师大会,我提出了ROADS概念,就是实时(Real-time)、按需(On-demand)、全在线(All-online)、服务自助(DIY)和社交化(Social),经过2年的沟通和讨论,业界没有分歧了。
企业客户也都在讲要进行数字化转型。一个企业的数字化又有什么样的目标呢?我认为,企业的数字化首先应该是把企业内的人和物全部联接起来,之后,才能实现企业所有生产活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同时,企业的IT系统,过去只是面向企业内部员工,如果不跟企业的客户联接在一起、不跟企业的合作伙伴联接在一起,事实上发挥不了更大的价值。
所以,运营商也好、企业也好,要走向数字化的运营,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应该把IT系统从面向内部运营、内部员工,变为面向为自己的客户、合作伙伴,实现客户在购买和使用企业和产品服务的ROADS体验。基于这样的目标,网络、运营系统、业务的全面云化是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手段。“全面云化”是目前可见的最有效的手段和技术支撑。
讲到云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从我来看,云化首先要具备三个必要条件,或者三个核心特征。
一是硬件资源池化,包括网络和IT设备,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共享,改变传统的一个应用一个硬件的“烟囱”架构。
二是软件架构的全分布化,这也是吸纳互联网公司的技术架构。全分布化是实现“大规模系统”的基本条件,分布式系统才能具备弹性能力,才能够实现故障的灵活处理和资源的调度,才能根据业务量大小,基于策略实现弹性伸缩和故障修复。
三是全自动化,无论是业务部署、资源调度,还是故障修复等,都是自动完成的,不需要人工干预。
所以,云化不是简单的资源虚拟化,而是全面的架构变革,从而才能结构性地提升效率,包括研发效率、部署效率和运营效率。
全面云化过程中,华为的定位及三大业务发展策略
华为的战略一直非常清晰,就是聚焦管道,即ICT基础设施,加上智能终端。面向未来,为了支持运营商客户和企业客户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运营,我们的战略就是把华为公司所有产品和解决方案全面云化。
在全面云化的过程中,华为希望成为积极的倡导者、推动者,最终能够成为领导者。我们希望通过全面云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使能运营商客户和企业客户,帮助他们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运营。
就像历史上我们把产品全面IP化一样,未来几年,华为公司会把所有产品和解决方案全面云化,用云计算的理念和技术全面改造电信设备,构建动态、敏捷的网络,最终支撑运营商和企业客户实现数字化运营。
面向华为的三块业务、三个客户群,即运营商、企业、消费者,我们有不同的措施和策略。
面向运营商,我们整体的策略就是以ROADS体验为目标和牵引,加快推进面向运营商的所有产品和解决方案云化。
首先讲到用户体验。用户体验 = 业务功能体验 + ROADS使用体验。ROADS使用体验,我讲得很多了,这里主要谈一下业务。运营商未来发展哪些业务?过去这么多年来,运营商一直试图找到一个关键的杀手级应用,与OTT竞争。通过这么多年不断的尝试,最终我们发现,运营商跟OTT不是简单的竞争关系,两者之间是要合作的,有可能也存在竞争。运营商过去十多年花了大量的投资,去做一些应用,基本不成功。回过头来我们要思考,运营商未来最有优势发展的服务和业务是什么?我认为运营商最大的优势是能够提供实时性的业务。一旦有实时性业务的需求,运营商就有优势。这主要表现为四大类业务。
一是发展物联网,通过构建无处不在的网络,联接更多的人和物,这是运营商最最基础的业务。这也是最近大家非常关注物联网的原因。
二是运营商的语音业务,几十年来,体验并不是最好,而且也没什么变化。实际上语音业务的体验是能够提升的,目前距离高保真、音乐级别的语音业务体验差距还很大。
三是运营商要把视频定位成基础业务。运营商建了大量的宽带网络,建了大量的4G网络。如果没有流量,这些网络是没有价值的。什么应用能够支撑起宽带网络和4G网络?这在产业界已经形成共识,最有效的业务就是视频。运营商过去把视频定位为增值服务。那么,其各种资源就是按增值服务来配置。我们认为运营商应该把视频定位为基础业务,这样才会思考运营商的整个网络、组织结构、运营模式,以及人才队伍的能力,是否能够支撑视频业务发展的需要。
四是面向企业的云服务。运营商有庞大的网络和基础设施资源,又有本地的品牌优势和企业业务的积累,面向企业提供云服务有很大的成功机会。在过去两年里,华为也跟运营商做了一些探讨和尝试。例如,我们跟德电共同发展面向企业的云服务。在面向全球发展云服务的战略上,我们希望在全球选择一些有意愿又有实力又有企业客户,也有企业客户组织的运营商,来共同发展云服务,推动运营商在云服务业务上创造收入、实现增长。
其次是运营商如何做好新业务、提供新体验。我认为,核心是实现全面云化,包括四个层次:
一是设备云化,也就是说网络设备要走向云化。这几年NFV比较热,但我认为还不够,NFV实现了硬件的标准化和硬件的虚拟化,在软件架构上、运营模式上,还是传统的方式,还是以传统盒子的方式发展;我认为应该把NFV改成NFC,在虚拟化的基础上,把网络软件变成“全分布化、全自动化”。
二是网络云化。网络设备分布在各地,相互连接,但是,网络作为一个整体,并没有实现很好的调度,特别是IP网络,有的很忙、有的很闲,利用率很低;SDN的理念是通过Controller实现整个网络的全局调度,把整个网络作为整体进行流量调度,从而保障用户体验、提高网络利用率。这和云计算的理念是一样的,云计算调度的是计算和存储资源,SDN调度的是网络资源。
三是业务云化。客观地说,电信业在业务上做得不好,传统的语音和消息业务走下坡路,这些业务可以进行云化改造。但是,我们更应该让新业务在起点就是云化的,包括VoLTE、视频业务、公有云服务、IoT等,建立支持海量用户规模的能力。
四是运营云化。Online正在成为人们和企业的基本行为方式。亚马逊现在在线卖的所有东西,是运营商正在卖的,或者以后、将来想卖的。为什么亚马逊能通过全在线的方式,销售所有产品和服务,包括云服务,运营商就不能呢?运营商的IT系统要从面向内部运营的支持系统,转向面向客户服务的业务系统。数以亿计的用户和数以百万计的合作伙伴业务,要求IT系统必须采用云计算架构。
在全面云化的情况下,我们会发现网络的架构是“以数据中心为中心的”,因为所有的网络功能和业务应用都是运行在云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将会发生重要的变革。
小结一下,从运营商的角度看,在未来走向全面云化、实现ROADS体验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具有优势的业务和应用来发展,进一步把视频定位为基础业务;然后,全面推进运营系统的变革和网络的转型。运营商通过这些关键措施,实现一直期望的、重回价值链高端的梦想,才有可能变成现实,越早变革,优势就越明显。
面向企业客户,我们充分利用云计算、SDN、大数据,帮助企业完成以“敏捷和智能化”为核心的数字化升级。
企业现在最痛苦的就是IT部门。业务部门对IT部门的服务能力和响应时间是不满意的,根本原因是架构落后。如何让企业传统的IT系统成为大家所期望的IT系统,其实核心之核心就是要向云架构转型、迁移。如果传统IT系统能够转变成云架构,将不仅仅面向企业内部的员工,也可以面向企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实现所有产品和解决方案线上、线下一致的体验。也只有把IT系统全面转向云架构,才能够使得CIO从过去的被指责和最苦恼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首先是牵引企业IT系统向云架构迁移。企业走向云架构,前提是要回答为什么要走向云架构。这就要回到业务的需求和云架构的优势上。企业未来的需求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是敏捷和智能,能够快速地洞察客户需求,快速地满足客户需求、尤其是个性化的需求,成为未来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敏捷和智能是建立在“大数据和大规模IT存储和处理能力”上的,而只有云架构才能满足“海量处理能力和成本优势的结合”,并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华为的研发为例,我们有20万虚拟机支持大规模研发协作,软件版本编译只需要10分钟,测试和验证只需要1-2天,研发的生产效率倍增。企业IT系统的价值,不仅仅局限在流程运作,已经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华为从2008年进入IT领域,一直就是瞄着“大规模分布式系统”来构建IT系统的,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统和OceanStor分布式存储已经取得领先地位。
其次是加快企业网络走向SDN。IT系统敏捷的基础是网络敏捷,需要加快推进数据中心内网络、园区网络、企业骨干网等走向SDN,实现敏捷网络,支撑IT云化的发展。并且,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化,数据量越来越大,也存在着峰谷不均的现象,完全建设私有云未必经济,部分业务采用运营商的公有云是合理的选择。企业最终会走向混合云模式,这要求实现企业网络和运营商网络的协同、打通。华为是业界少数覆盖运营商和企业网的供应商,我们在SDN控制器规划和设计时,一直坚持“一个架构,支持多种场景”,能够实现运营商网络、企业网络和DC网络的E2E打通,实现全程的敏捷。
最后是聚焦大数据的潜力,使能企业智能化。大数据是今年最热的词汇之一,但是,数据只有和应用、商业场景结合才有价值。因此,大数据并不表现为大数据本身,而是表现为智能化的应用和服务,比如搜索服务、智能营销、智能制造等等。能够充分发挥大数据价值的是各个行业的企业和各个行业的应用开发商。为此,华为聚焦FusionInsight大数据平台,不做应用,开放合作,充分发挥华为的技术优势,提供大规模、高性能、易开发、易部署等领先平台,支撑企业自己或者行业合作伙伴,开发各个行业的智能化应用和服务,从而实现智能化升级。
所以,从面向企业的角度来讲,我们核心的目标是牵引企业IT架构走向云化、牵引企业网络走向软件定义,提供大数据平台,使能企业的大数据价值创造,真正推进企业的IT系统和网络的全面云化。
从面向消费者的角度来讲,品牌、质量、体验、生态是消费者业务的核心,这是华为坚定不移的策略。
打造中高端品牌。我们希望利用几十年积累的技术实力,真正面向全球,打造一个高端品牌,实现全球合理盈利水平下的规模销售。中国市场的实践证明,打造中高端品牌能同时拉动整体销售规模,形成品牌溢价。在未来,所有全球消费者在选择高端品牌终端的时候,华为要成为其中之一。
以质量和服务取胜。在短缺经济时代,只要把生产的量放大,满足需求就可以赚很多钱;现在是过剩经济时代,想重复过去以低成本取胜、以性价比取胜是没有前途的。最终的竞争是质量的竞争,只有在客户心目中构筑起高质量的形象,我们才能在竞争中获胜。在智能终端时代,服务成为另一个关键的竞争要素,服务的范围也不仅仅限于售后维修,而是伴随用户从购买到使用的整个过程。在中国市场我们已经取得用户服务满意度的领先,后续会加大全球服务体系和核心服务能力的构筑,把用户服务构筑成华为终端独特的竞争优势。
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打造生态。生态系统是终端的关键竞争力之一,生态建设不是简单地堆积,而是从消费者体验出发,通过生态联盟,汇聚业界最优秀的资源,包括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应用和内容,也包括技术和关键器件领域的联合创新,增强消费者的黏性,最终使华为成为消费者喜欢和信赖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