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移动:勇担社会责任,防范电信诈骗
近期,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在15个城市推广应用“智能防火墙”技术,使用创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精准识别并拦截网络改号电话,为广大移动用户建立起防电信诈骗的防火墙。

文/邓新恒、张雄

近期,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在15个城市推广应用“智能防火墙”技术,使用创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精准识别并拦截网络改号电话,为广大移动用户建立起防电信诈骗的防火墙。
电信诈骗猖獗,广东移动勇担社会责任
2016年以来,关于电信诈骗的新闻报道时常见诸报端,尤其是徐玉玉案、清华大学教师被电信诈骗1760万等,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有关各方对此十分重视。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2016年9月发布143号文件,印发《基础电信企业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不良呼叫号码处置技术能力要求》,明确了运营商打击电信诈骗的技术能力,以技术手段来防范打击电信诈骗。中国移动组织召开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部署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李跃总裁作重要讲话,要求各单位要立足前期工作成效,全面落实上级要求,认真汲取先进经验,全力推进防范打击工作的深入开展。
广东移动作为中国移动用户数最多的省份,深受电话诈骗之害,率先响应集团要求,联合华为探索治理电信诈骗的创新技术方案。
创新方案,以技术手段防范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花样百出,防不胜防,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是网络改号电话,即虚假主叫电话。虚假主叫是指犯罪分子在境外或境内使用任意显号软件、VoIP网络电话等技术,冒充个人用户或公、检、法机关、电信、社保、税务部门,再结合泄露的个人信息,移动电话用户很容易被蒙蔽,上当受骗,从而蒙受巨大的损失。
典型的场景如“邮政通知有可疑包裹”、“警察通知涉嫌犯罪”、“税务通知涉嫌偷税漏税”、“我是你领导,明天来办公室一下”、“航班取消机票改签”等等。犯罪分子用几个假冒的电话,就可骗取移动电话用户的转账,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广东移动与华为联合创新研发了“智能防火墙”方案可全面覆盖所有骚扰源,治理手段丰富完整,能在网络源头识别和拦截虚假主叫电话,因此具备无需安装APP、支持所有终端、语音邮箱留言防止误拦截的独特优势,用户体验更好。
基于现有智能网系统进行改造升级的“智能防火墙”方案,可实现三种不良电话识别和拦截:非规范号码拦截、基于呼叫记录分析的虚假主叫拦截、移动集团互联网基地大数据分析识别的骚扰电话拦截。
非规范号码拦截是指制定全面号码规则,灵活地对主叫号码进行匹配,可有效识别并拦截非规范号码。正常拨打的号码显示出来都符合号码规范,非规范号码必然为骚扰或诈骗电话,此类电话呼叫可以直接拦截。
基于呼叫记录分析的虚假主叫拦截是通过发端网络共享呼叫信息,收端网络将收到的呼叫与之对比,实时分析甄别出是否为虚假主叫,从而全面解决冒充本网电话的问题。例如,系统收到主叫为广东移动号码的来话后,查询发端网络的主叫留存记录,如果与原呼叫记录不匹配,则本次呼叫的主叫号码必然是冒充的,判断为假冒电话,可直接拦截。对于广东移动接入的呼叫中心,如12580,收到主叫为广东移动号码的来话后,查询发端网络的主叫留存记录,如主叫用户未拨打12580,则本次呼叫的主叫号码必然是冒充的,判断为假冒电话,可直接拦截。
骚扰电话是真实的电话号码,但这种“响一声电话”、自动外呼电话、高频呼叫电话及广告推销电话等对于用户而言都是骚扰,也有必要进行拦截和治理。“智能防火墙”方案通过与中国移动互联网基地的骚扰库平台对接,利用互联网手段及大数据分析,通过OTT用户举报、个人用户设置黑名单、分类号码屏蔽等,实时更新骚扰库,大大提升骚扰电话的识别率,将骚扰电话拦截或者转到语音邮箱。将呼叫转移到语音邮箱后,移动用户可先收听留言后再回拨,用户自主对疑似电话进行鉴别,既防止了被骚扰,也避免了正常通话的误拦截。
2016年9月至今,该方案已在广东省广州市等15个城市推广应用,覆盖全省98%用户,对于网间来话中仿冒已覆盖区域移动号码的,已实现100%拦截,与此同时,网间来话中虚假移动号码下降了一半以上,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效果。
治理效果显著,广东移动将在2017年进行全面覆盖
广东移动探索创新电信诈骗的治理方案,一方面体现了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运营商通信能力与个人生活需求相结合所产生的巨大吸引力和实用性。
据悉,广东移动计划进一步扩大“智能防火墙”方案的应用范围,将在2017年内覆盖到全省用户,预计将增加拦截虚假电话、骚扰电话数以亿计,有效防范电信诈骗行为,营造良好的通信环境,让用户免受改号电话和骚扰电话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