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百业的生态,大视频正当时
视频业务成了运营商不得不重视的一个话题。而从LG U+、四川电信的发展来看,把视频当做基础业务,也许能为运营商找到下一个风口。在这个风口,除了网络本身,内容与体验也至重要。

文/米雪苹
不管是从电信行业的发展趋势、视频本身的演进,还是消费者行为习惯的转变来看,视频业务都成了运营商不得不重视的一个话题。而从LG U+、四川电信的发展来看,把视频当做基础业务,也许能为运营商找到下一个风口。在这个风口,除了网络本身,内容与体验也至关重要。
天时地利人和的聚合点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电信行业呈S形发展演进。90年代初,以固话为主,使用对象主要是政府和大型企业;几年之后,固话开始走进家庭,移动电话在大型企业得以普及;2000年左右,固话走进千家万户,移动电话在大中型企业普及,同时开始进入个人市场;四五年后,移动电话在企业成为标配,个人市场蓬勃发展,互联网开始快速增长;2010年前后,移动通信步入成熟期,3G技术快速发展,流量消费起步,IPTV成为运营商主流业务;2015年左右,4G技术加速发展,流量消费成为主流。
在拉动流量增长上,视频无疑是最强劲的引擎。一方面,视频本身就在不断开疆扩土,从最开始的电影、电视等娱乐视频,拓展到FaceTime、Skype等通信视频,渐渐渗透到企业/行业视频,比如电子教学视频、远程医疗视频等。
另一方面,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也带来了消费行为的改变。以前,人们主要是通过电视、电影等大屏幕,在家或电影院等固定场所,被动地观看视频。如今,大多数人都有大大小小几块屏幕,不仅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观看各类视频,同时也在不断地生产视频。
正如Digicel Play集团CTO John Quinn所说:“现在已经没有单纯的消费者了,人们在消费内容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生产内容。人们转身成了生产消费者(Prosumer)。”这些事实都将推动视频行业蓬勃发展。据OVUM预测,视频业务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到2020年,视频业务流量将会占据整个电信管道流量的80%以上。
在流量消费为主的今天,如何利用占据管道流量80%以上的视频,成了电信行业的热门话题。
从增值业务到基础业务
据统计,从全球范围来看,TOP 100运营商中约70%已经开展了视频业务,TOP 50运营商中超过50%的大T把视频作为了基础业务。中国联通TV增值业务运营中心总经理董大武曾表示:“视频业务能够增加基础业务能力,对高带宽接入的应用业务是很好的补充。就视频本身而言,用户越多,体验越好,视频就越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业务增长点,中国联通已把视频业务作为基础业务来看待,也是网络转型的催化剂,能够牵引网络转型的实现。”
弯道超车的机会
面对激烈的竞争,在流量的拐点上,视频也是部分运营商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点。韩国的LG U+就是典型案例。韩国通信市场竞争十分激烈,LG U+市场占有率长期排名第三。LG U+前CEO李相哲回顾这段历程时曾说:“(当时)在品牌方面,我们比较落后。我们需要新的突破点来打破这个局面。后来,我们发现视频就是出路,视频将会成为下一个‘语音’。当时,还没有哪家企业能把视频业务做好,但我们就决定‘做视频’。五年之后,我们发现,这个决策非常正确。”
通过将视频与LTE业务捆绑,LG U+打破了韩国的通信市场格局,使其份额从17%增长到21%,ARPU从25美元上升到36美元。“我们不是有了LTE才来做视频,我们搞LTE是因为我们要做视频业务。所以,我们在LTE商用的时候,同步开展视频业务。我们做了HDTV,为视频业务建了超大的云化系统,也做了U+box。视频通话业务也随着LTE的商用,同步上市。”李明哲总结说:“视频业务会从不同方面带来回报,更多的用户、更高的ARPU,以及随之而来的更多的收入。如果你下定决心做视频,完完全全地扎进去,投入所有,迟早,视频会带给你回报。”
路,不止一条
与此同时,四川电信通过012战略,走出了另外一条路:0元看电视、1根光纤、2部手机,将IPTV纳入产品基础包中,也即将宽带、IPTV、固话、手机捆绑在一起,设置不同的资费包;同时,视频变革为一把手工程,以视频为基础业务改组组织结构,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四川电信IPTV在2013年6月,达到100万用户。实施012策略、将视频作为基础业务开展后,用户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到2015年6月,用户增长到600万,之后每月新增用户达33万;到2016年上半年,用户已突破900万。此外,大视频战略也带动了移动用户的份额增长,使其三年提升了7.3个百分点。
内容、体验为王
这些案例很好地阐释了视频发展的前景。然而,视频业务自身极为复杂,除了运营商自身的网络能力之外,还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比如内容和体验。
内容:“现在每天都有新的内容以各种方式、形式生产出来。自产内容、OTT内容、用户原创内容,层出不穷,运营商要同步赶上,绝非易事。”Digicel Play集团CTO John Quinn说道:“作为运营商,在内容运营上,我们必须做出艰难的抉择。”
在2016年9月于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UBBF上,与会嘉宾参与投票“哪种视频业务对整体业务增长贡献最大”,投票结果对运营商当下如何选取视频内容,也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排名第一的Premium video(SVoD、TVod、Premium Linear TV)遥遥领先,排名第二的是UGC视频,接下来是B2B行业视频服务(安全、第三方视频应用等),排名第四的是通信视频(移动呼叫视频、家庭视频、远程视频等)。
同时,在视频领域,内容生产、制作涉及众多不同玩家,上下游关系复杂。运营商与OTT到底是竞争,还是合作关系,还是竞合关系;内容主要是自己生产,还是主要与其他玩家合作生产等等,其实都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根据运营商自身情况、市场环境等,进行选择。
体验:用户体验是第一生产力,根据调查研究,视频加载时长超过2秒,用户会选择关闭视频;加载或卡顿时长每增加1秒,选择关闭视频的用户就会增加6%;其中,35.2%的用户因卡顿而放弃观看视频;切换频道时长大于1秒,则可能会引起用户抱怨;切换时长小于0.6秒,用户会有浸入式观看体验。
为此,运营商需要一套系统的跨屏、跨网、跨业务的视频体验衡量评价标准,使得视频业务能够在统一的评价标准下,监测视频体验中的各项参数,定位改进之处,提升用户体验。
总之,在视频业务发展上,内容与体验都是绕不开的话题,运营商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