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时代,与伙伴一起成长
云时代,开放与合作比以往更为重要。“独行快,众行远”,华为愿意敞开胸怀,与所有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成长。

文/华为运营商BG总裁 邹志磊
云时代,开放与合作比以往更为重要。“独行快,众行远”,华为愿意敞开胸怀,与所有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成长。
云,百年大时代
很难想象,云时代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因为站在现在看未来,总是很难看得清。但如果换个思维,站在现在看过去,看一看在机械化时代,从1860年瓦特发明第一台蒸汽机到现在的156年时间,那时的人们能不能想到在之后的100多年中有多少公路、铁路、桥梁、机场和码头被修建起来?能不能想象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工业机械化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时代的纵深远远超过你我想象。云时代也一样,将远远超过我们今天的想象,这个市场将足够大、足够深。
华为认为,在云时代市场一定会细分,一、两家公司不可能控制整个行业,任何有作为的企业都能在云时代找到自己的定位。有了这些信念,我们就可以找到什么是云时代的铁路、公路、机场、码头和桥梁等等,了解云时代背后的商业逻辑到底是什么。
云是联接
云是联接,联接包括联接的数量和质量。从世界上第一家电信运营商—美国贝尔诞生到现在已经140年了。在这140年中,全球运营商共修建了700万个无线站点、140亿芯公里光缆和130万公里海缆,连接了全球70亿移动用户和8亿宽带用户。这其中华为共交付了268万个基站,也就是说,平均每3个基站中就有一个是华为交付的。从位于全球最北端的挪威朗伊尔城,到全球最南端的智利威廉姆港,都是华为交付的。全球最高的基站在珠峰大本营,海拔5000多米,是华为与中国移动合建的。
在华为,2015年有一首歌特别流行,叫《南山南》。我们的同事把这首歌改编成了华为的版本,其中有一句词我特别喜欢:
“你在南方的高山上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沙尘里艳阳高照。”这是我们全球通信人的生活写照。我深信,经历了百年投入、已覆盖到全球的通信设施,不是搞几个无人机、放几个热气球就能完全颠覆的。
当前,云正慢慢地从支撑系统转变为生产系统。未来,用户会越来越多地使用到像AR/VR这样需要高带宽和低时延的应用,而如果要实现20毫秒的低时延,平均每200公里就需要建设一个数据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云业务,运营商将是最好的合作伙伴。
而在各行各业的云化过程中,联接是最为基础性的工作,也是最辛苦的“脏活”、“累活”。 我认为脏活、累活做到极致就是核心竞争力。我想,对运营商而言,基础性的工作就是护城河、就是竞争力。
云是服务
云是服务。要建设一片云,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运营,如何提供服务。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在东莞市,华为承建了在全市部署30万个摄像头的项目,平均下来每千人将拥有36个摄像头;而在美国,平均每千人拥有96个摄像头,如果按照这一比例推算,东莞还需要增加50万个摄像头。此外IHS国际组织也预估,每两年全球摄像头数量将翻一番。也就是说,未来东莞将要维护近100万个摄像头,而且每年大约还有5%~10%摄像头需要维修,如此海量的设备谁来维护?不仅如此,这些设备的应用场景也不尽相同,例如工地监控、阳光厨房、美丽乡村,以及企业监控等,不同场景的需求千差万别,如何整合与融合也是需要解决的难题。这需要云服务商和企业之间频繁互动、沟通和交流,要逐个啃硬骨头,要充分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才能形成强大的服务能力。而全球的运营商有500万员工,20万个中心机房,无论世界哪个角落,都可以看到运营商的营业厅,运营商所具有的强大的线下优势使得他们成为了应对上述难题的理想选择。
另一个例子是在嘉兴,华为与中国电信合作建设政务云。其实,建设云是非常简单的,关键是如何将应用迁移到云上。嘉兴市政府提出了“一号、一窗、一网”的要求,即一个服务号在一个窗口“搞定”所有的事情,这意味着要把工商、税务和公安等各个政府部门的数据全部打通,以最终实现智慧的政务。这需要华为与运营商及合作伙伴一起进行大量的工作,包括与区委办进行协调和沟通,通过不同算法将各方流程全部打通,从而最终找到解决方案。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认为云是服务。
云是变革
云是变革。全球运营商都在探讨数字化转型和云转型。华为认为,运营商的潜力还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无论是云服务和大数据分析,还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等,这些新的技术和服务运营商都可以大胆尝试。
两年前,华为运营商业务部门曾进行了一项尝试,希望将华为自己的解决方案、客户体验以及知识全面云化,并因此提出了“三朵云方案”。华为通过采用第三方的300亿条数据,从8个维度对公司的客户网络进行了大数据分析,以便更清楚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和痛点。参与这项工作的很多一线员工通过自己的实践,将经验固化之后摸索出了很多算法。如果某算法经过市场验证是正确的,我们就用该员工的名字命名,所以在华为就有了一系列以发明者命名的算法。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发现,专家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组织的潜力被释放出来。
经过了两年的努力,华为“三朵云”慢慢形成了113个频道,分为6大社区,共有800名专家在线。每位专家只有将自己的能力搬到云上,才有可能被其他人识别,才会有人向其寻求帮助、购买资源。如果专家们仅仅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存在笔记本里、藏在脑海中,不进行云化,慢慢地向其呼唤炮火、寻求资源的人就会越来越少。随着 公司的云化机制理顺后,专家上云的需求空前地激发出来。慢慢地,整个运营商业务部门转变成了一个自学习型的组织。
通过实践,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在华为,90%以上的员工能够经过培训适应云时代、迎接未来的挑战。
很多客户担心不能适应未来云时代的网络,不能适应未来云时代的社会,不能适应未来云时代的节奏。
通过实践,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要勇于试错,敢于试错。我们不但要自己试错,还要与合作伙伴一起试错。在试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越来越多的同路人。所以说,云是变革。
云是信任
云,同样也是信任。未来10年,85%的企业应用将迁移到云上。云从支撑系统转变到生产系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流程、组织、利益、人才和知识的转型与调整,涉及到华为、客户以及合作伙伴等多个方面。
其实现在人们谈论的云时代,其中很长一段时间,将处于一个中间阶段。因为在很多事关国计民生的传统行业,在面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时,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行业的变革都是非常谨慎的。
华为在面向最终客户时也是一样。例如,华为与德国电信签署了公有云合作协议之后发现,面对新的市场、新的技术和新的流程,双方在技术和流程方面存在很多冲突,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争议。但由于在CEO层面已经建立了很强的信任关系,双方认为面对未来可以试错,可以更改现有的流程和组织架构,可以与客户一起建立更深层的信任,这也是云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我们需要做更多的项目,要敢于啃硬骨头,要积累更多的经验,才能取得越来越多客户的信任。什么叫信任?信任是面向目标的一种坚持,信任是面对利益的一种妥协。它不是简单的契约,而是对于未来不稳定性的共同面对和挑战。
云是生态
云,其实还是生态。现在是一个开放与合作的时代,而在未来的云时代,开放与合作比以前更加重要。过去一年,华为与德国电信、中国电信、Telefonica等国际顶尖 运营商在公有云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在生态建设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独行快、众行远
总而言之,云是联接、云是服务、云是变革、云是信任、云也是生态,云是一个大时代。我们总是过分高估云时代将对我们生活造成的短期冲击,而往往低估其长期的 影响。很多人总是担心自己一夜之间会失去所有的竞争力,从而被时代淘汰。我想说,在云时代到来的时候,我们要勇敢试错,要与合作伙伴一起试错、一起成长。
其实,慢慢来,也很快。独行快,众行远。在这个云时代,走得远比走得快更重要。在云时代,华为愿意敞开胸怀,和所有的合作伙伴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