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云时代,联接企业的现在与未来
未来10年,企业云化将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从非关键业务和标准化应用的云化,逐步过渡到生产系统和关键业务的云化。到2025年,除了少量传统应用,超过85%的企业应用将会运行在云上。

文/华为IT产品线总裁 郑叶来
在2015年华为云计算大会上,我们提出了“让盒子更简单,让平台更开放”的华为IT发展理念。
首先,华为努力让盒子变得更简单,众所周知,在变简单的过程中,技术实现是非常不简单的;其次,华为努力让软件平台变得更加开放,因为开放是对客户的负责,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同时,在面向企业的云服务上,华为郑重承诺:上不做应用,下不碰数据。
所谓上不做应用,是指华为不会进入企业现有应用系统的开发领域;下不碰数据,意味着在未经客户许可的情况下,华为不会获取客户的数据,不会利用客户数据进行商业价值的变现。因为华为认为,企业的数据不仅仅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同时也涉及到数据主权和用户隐私。
华为助力各行业企业云化进程
过去一年,在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华为服务器在Gartner魔力四象限中首次跃居挑战者象限,在最新公布的Gartner 2016通用存储阵列魔力四象限报告中,华为被定义为领导者。在软件领域,华为基于开放架构的云计算操作系统FusionSphere,在Forrester全球私有云Wave报告中被评为强劲表现者。凭借产品创新,华为赢得了行业市场的高度认可,也成为许多世界500强企业和高速成长企业的共同选择。
在金融领域,华为通过与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企业的联合创新,推动了精准营销和实时风控等新技术在金融行业的深度应用。
在政府和公共事业领域,华为构建了非洲最大的政务云,与南非EMM共同打造更加可靠和智能的数字化城市,保证了7×24小时无间断的服务。
在能源领域,华为与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石油成立联合创新中心,同时帮助西班牙石油(CEPSA)公司打造了高性能SAP HANA数据库系统,让业务性能大幅提升。
在制造领域,华为提供的HPC高性能计算平台,被奔驰汽车运用到了汽车外形的仿真设计和碰撞模拟实验等业务场景,帮助奔驰从舒适度、热管理、空气动力和多学科优化等方面设计高可靠性的豪华轿车。
在媒资领域,华为的IT产品满足了客户采、编、播、管、存的业务需求。在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期间,华为存储作为制播系统的核心模块,支持央视圆满完成奥运转播任务,全程运行稳定,让大家身临其境看奥运。此外,6月份在法国举行的欧洲杯,华为同样为法国电视一台提供了创新的媒体解决方案。
IT云化创造新价值
过去10年,云计算是驱动IT产业变革最具颠覆性的技术。但受限于安全、数据主权和企业应用等因素,只有20%的企业应用运行在云上。未来10年,企业应用系统的云化将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从非关键业务和标准化应用的云化,逐步过渡到生产系统和关键业务的云化。到2025年,除了少量传统应用,超过85%的企业应用将会运行在云上。
通过云驱动的技术和价值创新,企业的未来将迎来更智慧的决策、更自动化的管理、更敏捷的创新和更开放的生态。
企业的云化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企业的不同业务对云化的诉求并不相同。
在承载数据库等企业核心业务的IT基础设施云化场景,可采用裸金属服务的模式,实现关键业务的自动化部署。例如,某大型银行通过裸金属服务让数据库部署时间从2~4周缩减到了1天。
在企业办公(OA)和研发等一般业务场景,可采用纳管资源池方式,让原应用软件可延续使用。例如在嘉兴市,通过纳管资源池方案承载23个局委办的70多项业务,不仅节省了35%的投资,而且因贯通了政务流程,使行政审批由1个月缩短到了2天。
而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兴业务场景,由于其是自然生于云的,可采用容器技术。例如华为公司的VMALL在线商城,其并发用户量会由数千瞬间跃升到240万以上,采用容器技术之后,系统设计能力支持的每秒交易量超过了10万笔。
通过与全球客户的深入交流与项目实践,华为认识到来源于互联网的业务与企业业务模式有较大的不同。首先,互联网公司不像企业那样,拥有大量历史遗留的业务与系统;其次,互联网公司面向消费者的业务对终端客户免费,广泛采用用户标准化共享模式。而企业的IT系统主要用于支撑高品质产品的生产,这要求其必须足够可靠和稳定,并具备高安全性;此外,企业的业务类型众多,IT系统也更复杂,与互联网单一的业务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差异化的业务需求,自然会催生差异化的云。简单而言,那就是,在互联网场景下,需要客户来适配云;而在企业场景下,则需要云来适配客户。
为企业应用而创新
与当今的经济全球化、企业业务全球化一样,企业的云化演进也不是孤立进行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国际企业走向中国,都需要一张全球化的云和全球化的平台,都需要统一的API、统一的架构和统一的生态。华为的目标就是与全球运营商和其他关键合作伙伴一起,为企业打造一张面向全球的云化网络。
为了帮助客户更好地推进企业向云架构的演进,更多地获取云的价值,华为最近发布了一系列新的云服务。
31款新服务
华为新发布的31款云服务涵盖了计算、存储、网络、安全、数据分析、数据库、开发测试以及管理服务等10大类,包括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开发测试云解决方案,以及面向企业应用提供的高性能计算、存储和网络服务。
这些发布的云服务凝聚了华为针对企业业务场景的众多创新。例如:经过内存优化的弹性计算服务,可以支持高达7TB内存的SAP HANA集群数据库,从而让更多SAP应用运行在华为云上;新的vGPU虚拟机服务,实现了GPU资源共享,一块GPU卡可虚拟4个以上vGPU,相比GPU直通方案资源利用率提升60%以上;新的M-OLAP服务,其数据分析性能比开源SPARK SQL要高5倍以上。
适配企业场景
当这些新的云服务运用到企业具体的业务场景中时,其为企业带来的价值也将非常明显。
在关键业务场景下,采用华为裸金属服务可帮助客户实现其数据库等关键业务的云化,同时实现数据库性能与非云化场景性能相同、无损耗,而且还提升了10~30倍的Oracle数据库部署效率。
在研发测试场景下,华为的研发云服务可提供一站式研发测试方案,让企业研发效率提升10倍以上。在大连软件园,已有超过90家企业共同验证了华为研发测试云的便利与高效。
在新兴业务场景下,华为的容器服务支持单集群10万容器规模部署,容器集群联邦的总管理规模达到100万,目前是业界最大的容器管理能力。
支撑企业研发创新
在上述这些云服务中,一部分是通过华为IaaS平台FusionSphere实现的,还有很多则是通过华为PaaS平台 FusionStage实现的。
华为的FusionStage2.0采用开放架构,为企业应用提供了完整的开发、部署和运营管理环境,同时提供丰富的中间件服务,包括大数据、数据库和IoT等。针对行业客户,华为则提供了不同的行业组件,来适配不同的行业场景。
此外,FusionStage还可支持业界主流的开发语言和协议,部署一个新的微服务只需要不到1分钟时间,容器的部署规模也可以达到百万级别。
由此可见,向云转型并不是要求客户去改变其应用。华为将以自身服务企业的丰富经验,转化为上云的能力,让客户的应用更容易上云。
FusionStorage 6.0:全融合云存储
过去,华为发布了3款独立的分布式块、分布式文件和分布式对象存储,并成功地大规模应用于商业环境。其中,分布式块存储支持了业界规模最大的45万台虚拟机运行的企业私有云;分布式文件存储支持了华为手机业务的快速发展,成为1.3亿人畅游的移动云存储平台;分布式对象存储则支持了CERN 1.5亿个上帝粒子感应器数据收集的科研云。
那么,在云的环境下,有没有可能用一套平台来实现对块、文件和对象的管理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华为同时也发布了一款最新的融合云存储产品——FusionStorage 6.0。
融合、弹性和开放是FusionStorage 6.0的3大特点。在融合性方面,FusionStorage 6.0同时支持分布式块、分布式文件和分布式对象存储;在弹性方面,可以支持到4096规模的节点扩展;在开放性方面,FusionStorage 6.0与OpenStack相兼容,并基于x86通用服务器部署。FusionStorage 6.0打破了云环境下的数据孤岛,让数据可以自由流动,满足了云环境下业务多样化和数据爆炸的需求。
华为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打造可交付、可运营的混合云解决方案,提供从硬件、软件到服务的全堆栈式解决方案,以更好地匹配企业应用。借助于华为本地化、全球化的能力与实践,以及开放的云生态等优势,华为愿意与客户一起,以终为始,共同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