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体验,构筑精品——4.5G 闪耀中国移动东方明珠
中国移动的4G网络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3年多部署132万基站、发展近4.3亿用户,而上海在这场4G建设的高潮中,通过持续创新,借助4.5G技术高点,成为中国移动4G闪亮的东方明珠。

文/上海移动网络部副总经理 周乔奇
上海,中国的东方明珠,国际化的窗口。中国移动,中国领先的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从2013年开始,利用短短的3年多时间,实现4G站点建设超过132万基站,4G用户发展近4.3亿,全面领先竞争对手。作为中国移动的桥头堡,我仅从上海移动出发,探讨下如何持续创新,构筑精品网络,实现在4G时代的快人一步。
上海,占地6340平方公里,人口2500万。上海移动,拥有移动用户2200万,4G用户1000万,已完成2.3万4G站点建设,商用开启LTE-A 载波聚合、VoLTE等业务,在上海市的移动通信市场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上海移动从2012年扩大规模试验网开始,经过初建、发展、成熟三个阶段,快速完成覆盖,不断提升用户体验,从而铸就了上海最领先的4G网络。
初建阶段(2012-2013): 积极投入,挖掘网络能力,快速优化网络
2012年,上海移动作为TD-LTE首批试点城市,率先完成了1000个4G站点的部署和验证。之后在快速建网的同时,探索和应用多种创新方案,目前业务覆盖率已达到99.5%以上。
站址挖潜,挖掘现网宏站最大能力
1.FD射频互助方案
4G网络宏站覆盖包括F(1885Mhz-1915Mhz)和D(2575Mhz-2635Mhz)两个频段, F频段以覆盖为主,D频段以容量为主,在城区部署F+D双层网络。随着业务发展,尤其是VoLTE的商用,对深度覆盖提出了更高要求。上海因为站址获取困难,难以持续大量增加宏站以补充覆盖。
上海移动与华为公司合作,在F+D双层网建设过程中,通过部署可同时支持F/D两个频段接收能力的D频段RRU模块,与原站点F频段模块联合使用,实现F频段射频接收通道从8个提升到16个,借助接收分级增益,改善上行覆盖能力3dB以上。这样在D频段扩容的同时,一方面达成F频段覆盖能力的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新增站点的压力。
目前,现网已规模使用该方案,为VoLTE等深度覆盖要求更高的业务提供了保障。
2.F频段软劈裂方案
针对部分区域站间距较大导致覆盖不足的问题,上海移动采用了F频段软劈裂方案,将原来的3扇区天面通过软件劈裂成6个扇区。每个扇区的发射功率保持不变,把覆盖范围收缩为原来的一半,提升下行信号的功率谱密度,理论上覆盖能力将提升3dB。
实测区域内路测平均RSRP提升2.01db,MR平均RSRP提升1.92dB,关键KPI指标保持稳定。同时通过天面RF优化和权值调整等方法有效规避10M扇区体验下降的风险,单用户感知速率大幅提升,区域内整体用户数和流量明显增长。
未来计划在F频段20M+10M扩容区域规模使用该方案,完善对应区域的覆盖。
合作共享,挖潜小站资源,提升痛点覆盖
针对深度覆盖提升,一方面挖掘站点潜力,另一方面,新的站点建设方案也是一个关键探索方向。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城市中存在大量的“杆”资源,如何发挥这些“杆”的优势,是一个新的思路。
上海移动与公安系统的合作,通过大数据信息分享获取监控杆资源,实现了双赢。上海移动通过对覆盖区域中的移动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区域内人员来源,数量分布,流动趋势等实时信息,而这些信息,恰恰为公安系统的安全保障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上海移动已经在外滩区域进行试点验证,借助监控杆,部署20个微站。新增的杆站不仅提升了覆盖,而且很好的吸收了话务,每站日均流量高达40-50Gbps;同时因为节省了杆的投资,建设成本不高,投资收益比很好。经过试点后,合作已进入第二阶段,上海公安系统进一步共享了300个以上的监控杆资源,覆盖了城隍庙、新天地、陆家嘴等热点区域,将会有效提升这些价值区域的网络能力。
发展阶段(2014-2015):发挥移动技术优势,打造领先的4G+网络
随着三大运营商全面发力4G,如何确保移动竞争优势?上海移动借助4.5G技术挖潜,打造了更高数据速率体验;同时,推动VoLTE商用,夯实语音体验领先。
发挥移动频谱及TDD技术优势,持续提升网络速率,构筑最快4G网络能力
在2014年,上海移动便在城隍庙、新天地等地,率先开启2CC CA,实现下行220Mbps速率体验;2015年,已成功试点DL 3CC CA、UL 2CC CA+64QAM等技术,将下行速率提升至330Mbps,上行速率提升至30Mbps;2016年,正在试点4x4MIMO,256/64QAM等技术,将网络速率能力提升至下行1Gbps,上行50-60Mbps。上述技术已经逐步规模应用到现网中。
结合业务发展需求,上海移动针对新技术应用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运作机制,包括滚动规划、验证、规模部署和优化,对生产经营起到正向有效的支撑作用。
VoLTE快速发力,中国移动首批规模放号城市,有效改善4G用户语音体验
VoLTE高清语音的发展,一直是中国移动的战略方向。一方面,在原有2G语音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语音质量,改善用户语音体验,另一方面,通过4G网络实现2G网络语音负荷卸载,可以加快2G价值频谱的释放,为未来移动战略机动提供更灵活频谱储备。
2015年,上海移动首批商用发布VoLTE;进入2016年后,针对VoLTE商用全面优化网络。在集团组织的百日会战竞赛中,上海移动取得全国一等奖和创新奖。随着终端版本的快速成熟和匹配,上海移动会推动客户无感知开通,实现VoLTE在上海进一步规模上量。
成熟阶段(2016以后):5G技术4G化,扩展上海移动网络未来广阔空间
上海移动目前4G用户已达1000万,预计2016年底将会突破1500万,在部分区域热点,通过传统建设方案已经难以满足大规模用户体验诉求,如何应对挑战,是上海移动4G网络当前的关键考虑。5G技术4G化,充分发挥未来技术在现网的应用潜力,是重点方向之一。
推动3D MIMO在4G应用,有效提升网络频谱效率
作为5G的关键技术,3D MIMO借助大规模阵列天线带来的三维波束赋型能力,提供更多业务流,相对目前8T8R网络频谱效率提升数倍。
在2015年9月,上海移动完成了全球首个商用网络3D MIMO技术试点,使用2615Mhz-2635Mhz频段,16部商用终端测试,小区总吞吐率达到670Mbps,在周边网络进行50%加扰条件下,小区吞吐率依然可达340Mbps,与现网对比吞吐率提升5-6倍。
上海移动与华为合作的3D MIMO方案,着眼于现网分布式基站同构,采用BBU+AAU分体式架构,一方面可以继承传统BBU+RRU的网络部署经验,易于工程实施和维护保障,另一方面,可充分发挥基带潜力,后续可根据业务及网络演进需要进行升级,实现性能持续提升以及面向5G演进。
上海移动将进一步结合实际商用场景及业务需求进行试点验证,实现3D MIMO在2017年规模部署。
CloudRAN构筑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确保体验持续领先
上海移动积极探索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建网策略,借助抗干扰及协同算法,摆脱传统蜂窝网络建设方法的束缚,通过更加灵活密集的站点组网,完善覆盖和提升容量。
2016年6月,上海移动在外滩4G商用网上,率先实现了D-MIMO(分布式多流协同)的试商用部署。通过商用手机现场实测,小区容量达到140Mbps,提升35%。即使在传统信号最弱的小区边缘,单用户亦可体验15Mbps,感知提升了80%。本次试商用,上海移动采用CloudRAN组网方案,重用现网基带板和RRU,将现网多个RRU进行共BBU合并,仅通过基站软件升级,成功在现网部署D-MIMO。
D-MIMO这种全新的解决方案突破了网络拓扑的限制,解决密集组网的难题,化干扰为增益,大大减少了对网络规划和优化的依赖,使得传统的以基站为中心的建网方式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建网方式转变。
经过几年的建设,上海移动夯实自身竞争优势,实现市场大幅领先。未来,还将持续探索,构筑优异网络体验,开启移动通信发展的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