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管理:从PCRF到统一策略中心
从各标准组织的网络架构演进以及各网络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统一策略中心同时管理MBB、FBB、SDN和WiFi等多种接入网络,为用户提供一致、极致体验,已成为运营商的必然选择。

文/ 苏银波
策略管理发展历史
从2004年6月 3GPP在R5标准中首次引入策略管理功能(Policy Decision Function,PDF)开始,策略管理已经有超过10年的发展历史。早期,PDF作为P-CSCF(Proxy 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功能中的一个小部件,主要用于关联用户的信令会话和承载会话。因其功能独立,在R6标准中,3GPP将PDF从P-CSCF中独立出来,作为一个单独功能进行重新定义和增强;同时在R7中,3GPP将PDF和CRF(Charging Rule Function)功能合并,形成当前在MBB网络中广泛部署的PCRF(Policy and Charging Rule Function)策略管理功能。
策略管理在MBB网络飞速发展的同时,ETSI、WiMAX Forum、PacketCable等标准组织也分别定义了适应各自网络的策略管理标准架构,并陆续在运营商网络中商用部署。其中,ETSI定义的FBB网络策略管理功能名为RACS(Resource and Admission Control Sub-System),而WiMAX Forum和PacketCable则将其网络中的策略管理功能同样称为PCRF,并在网络架构和接口协议方面与3GPP标准保持了一致。
从策略管理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3GPP对策略管理的发展和成熟推动最大,并且在策略管理存量市场占据绝对优势,Infonetics的全球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无线接入领域的策略管理市场空间接近15亿美元,固定接入领域的策略管理市场空间接近1亿美元。基于此优势,3GPP在其R12和R13标准中详细定义了针对3GPP接入(2G、3G和LTE)和非3GPP接入(FBB、WiFi、CDMA、Cable和WiMAX)等各种网络场景下的策略管理方式和详细网络架构协议,覆盖端、管、云和多种接入网络的统一策略中心,逐渐成为业界的共识。
策略管理在网络侧的价值
策略管理可在每用户、每业务流的力度上进行网络资源的动态调度管理,网络资源包括MBR带宽、QCI接入优先级、ARP抢占优先级、用户使用量和计费方式切换(在线与离线)等等。
移动宽带网络
3G网络商用部署后,运营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找到有效的内容来填充3G的数据网络管道,直到苹果和Android的横空出世带动了OTT大发展,终端用户的内容需求不再是移动数据网络发展的瓶颈。此时,运营商可充分利用策略管理功能尽可能多地转换语音用户为3G数据用户。
限速不限量策略:2010年,AT&T推出了不限流量套餐,但因为网络中没有策略管理,导致网络无法承载流量增长的冲击,不得不于2012年终止该套餐。2016年,AT&T重新向终端用户推出不限流量套餐,同时加入了策略管理方面的要求——用户在月使用量不超过22GB之前,都可以享受无限速的高速接入,当流量超过该限值时,用户接入速率会被降低。这种策略在欧洲和中东地区被运营商普遍部署,例如沙特Mobily,其针对商务人士的LTE资费就采用了类似固定宽带的带宽销售方式,通过这种方式,Mobily在很短时间内就实现了MBB市场份额第一。
终端绑定策略:中国国内的3大运营商在3G商用部署后,陆续推出了高端智能手机绑定套餐的促销活动,用户只需要连续签约使用数据套餐两年,即可免费获得iPhone或者Samsung等高端智能手机。
家庭配额共享策略:挪威Telenor推出了多用户共享配额策略,用户只需要购买一个大配额,即可在自己的多台终端设备之间共享(包括手机、iPAD和数据卡),或者将配额共享给自己的家庭成员。在该策略推出6个月后,Telenor现网20%的数据用户都开通了该业务。
计费规则管理策略:阿联酋Du在3G部署初期采用了策略管理系统进行计费规则和配额的管理——当用户的使用量在配额内时,网关执行离线计费策略,只需将使用量信息上报策略管理系统即可;而当用户配额耗尽后,策略管理系统会实时指示网关修改计费策略为在线计费,此时网关才会和OCS计费系统交互,执行PAYG的在线计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计费系统对数据业务发展的限制,同时大大节省计费系统的投资。
VoLTE质量保障策略:VoLTE业务当前正在全球陆续商用发布,借助策略管理,可以为用户的VoLTE业务建立专有的传输管道,保障VoLTE高清音视频业务的网络体验质量。
固定宽带网络
中国电信在其固定宽带网络建成初期,采用的商业模式为销售配额和流量,例如用户可以花30元购买200MB流量,但这种模式并没有带来用户数的大规模增长。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固定宽带网络的商业模式就转变为销售带宽不限流量的形式,虽然不同的带宽(1Mb/s、2Mb/s和8Mb/s)对应的价格并不一样,但同样都不限流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对策略管理的要求,但在固定宽带网络中,同样需要策略管理。
重度用户限速:德国Telefonica固定宽带的最后一公里接入租用于其他本地运营商,需要根据流量与其他运营商进行结算。为了避免亏损,Telefonica对其固定网络中的重度用户(月使用量超过100GB)实行了接入限速。
4K视频智能带宽提速:4K视频火爆程度渐长,但是视频源还相对缺乏。对于用户而言,在没有其它高带宽需求下,仅仅 为了观看4K节目而订购高带宽(100Mb/s)显然是不明智的选择。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多个子网已经商用部署智能带宽提速策略,用户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动态地提升接入带宽以满足临时的高带宽需求。
全网络运营已成为很多运营商的最新选择,例如肯尼亚Safaricom、沙特Mobily和印尼Indosat都选择了在移动网络基础上继续新建固定宽带网络。对于全网络运营商来说,通过策略管理为用户提供Cross bundle可大大提升用户的满意度。中国电信从2010年即开始推广其E8和E9套餐,用户仅需签约一个套餐,即可获得MBB、FBB和WiFi等多种互联网接入方式,并可在多种网络获得一致的互联网体验。
宽带网络的爆炸式增长促成了服务虚拟化和云服务的出现,而这些新的应用又反向推动了网络的发展。随着云服务和大数据应用等关键计算需求的出现,业界已经在研究SDN(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网络。SDN网络的一个关键就是通过在会话、用户、设备和应用各层次提供可理解的和广泛的策略管理,对网络进行更精细的控制,例如根据不同的应用类型执行不同的策略路由,以及在数据包转发之前确定各网络节点的拥塞状态,从而选择最优的转发路径等等。
从各标准组织的网络架构演进以及各网络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统一策略中心同时管理MBB、FBB、SDN和WiFi等多种接入网络,为用户提供一致、极致体验,已成为运营商的必然选择。在统一网络侧的策略管理的同时,策略管理也能够为用户(终端)和内容提供商(云端)提供业务,其自身也不断向IT的纵深发展。
策略管理在用户侧的价值
随着策略管理的发展,策略管理从网络发展到用户,建立与用户实时沟通的双向渠道。
用户通知:策略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短信、网页和Toolbar等多种形式向用户发送实时通知信息,例如当用户流量耗尽时通知用户购买流量、当用户进入漫游区域时通知其漫游资费和套餐信息等。
实时触点营销:借助策略管理的实时通知功能,中国移动将策略管理作为重要的营销渠道,开发了大量营销类策略。例如当用户处于营业厅附件时通知其可以到营业厅免费更换USIM卡、用户在访问新闻类应用时发送短信通知其可以免流量签约中国移动手机报业务等等。基于此触点营销,中国移动营销成功率提升了30%以上。
用户快速业务获取:英国EE采用策略管理系统解析用户发送的短信内容,根据短信内容确定用户需要签约的套餐,通知BSS系统进行扣费。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在有网络的地方就能办理业务,极大地提升了用户满意度。
用户接入网络选择:移动运营商当前普遍都部署了2G、3G、LTE和WiFi网络,不同接入网络在同一时间点的拥塞状态可能不一样。策略管理系统能够根据各种条件指示用户接入的网络类型,例如科威特Ooredoo将每月LTE网络使用量超过30GB的用户Offload到3G网络中,避免LTE网络的拥塞。
策略管理在云端内容侧的价值
策略管理也能实现OTT内容的协作和管理,帮助运营商发展新的市场空间。
网络带宽能力开放(OTT合作):中国电信将策略管理中的每用户带宽管理能力开放给第三方厂商迅雷,迅雷VIP用户在下载内容时,带宽会自动提升为100Mb/s,而费用由迅雷提供给中国电信。
内容绑定策略:智利Movistar设计了“Mail+Chat”、“Redes Sociales”和 “Navegation”,用户访问对应类型的内容只需要订购对应的套餐即可。这种方式可以借助优势OTT厂商的用户规模帮助运营商实现用户资源的争夺。
策略管理向IT纵深发展
在策略管理系统管理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其本身也在向IT系统纵深发展,结合大数据分析系统,帮助运营商快速发现新的市场机会,执行精准的营销推送。在策略部署方面,也不断进行自我完善,通过统一的策略运营平台和市场化的语言进行策略配置,策略运营平台自动生成多种设备的策略配置脚本并自动下发,加速运营商的上市时间。
到2020年,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70亿,全联接数将达到500亿,数据流量将达到每月40EB,为了提升流量价值,向用户提供无网络差别的极致体验,统一策略中心将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