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管道,释放ICT潜能
华为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丁耘:华为的产业战略是希望通过持续的投资不断释放联接、带宽和数据的价值,同时提供一个敏捷的网络架构和开放的平台,最终能够加速包括运营商在内的各行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

文/华为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 丁耘
在2015年的华为分析师大会上,我介绍了华为创新的3个方面:基础创新、联盟创新和开放创新。毫无疑问,基础创新领域是华为的核心,在过去的一年中也取得了令人高兴的成果,例如,在4.5G方面,在华为和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该标准已最终被3GPP标准所采纳;在5G方面,华为助力中国移动在成都建立了全球第一个大规模测试外场,并成功完成了5G的外场测试;在IoT方面,越来越多的业界同仁与华为一样开始关注和探讨NB–IoT的发展;而在云方面,华为与德国电信不久前宣布了世界上首个运营商公有云业务将在德国开始商用。
在联盟创新领域,华为推动成立了一系列项目,包括NB-IoT、5G VIA和OPNFV等产业联盟的形成,华为还与埃森哲、SAP等一系列行业领导者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开放创新领域,2015年华为召开了第一届全球开发者大会,共有超过5000名开发者参加了本次大会,为华为未来在开放创新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今年的MWC2016和CeBit2016大会上,最热的两个单词是IoT和VR。在IoT领域,其对管道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产业链的玩家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联盟来推进整个IoT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其次是VR。谈到VR,我们的初始感觉是带宽将成为一大挑战,但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最大的挑战其实在于如何降低网络的时延和保证端到端的体验。
对华为来说,与上述两个热点密切相关的各个行业,包括智能家庭、智能制造和车联网等,未来都将是华为关注的热点和核心机会所在。
全联接世界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过去几年,整个ICT产业一系列量变的积累正在促使世界产生质变,一个全联接的世界正在到来,并将带来大量的商业机遇。
首先,全联接世界正在呼唤新的联接。不管是人与人、物与物,还是人与物,未来其用户数量都将迎来10倍以上的增长。对各个垂直行业而言,目前99%的生产资源还没有被联接,我们相信,当各种各样的生产资源被联接进来的时候,将会产生更多的产业机会,这是第一个机遇。
第二个机遇是新的体验要求。过去,业界更多关注的是语音的体验和上网的体验,而现在,2K/4K/8K视频和AR/VR技术正在给人们带来新的工作和体验方式。比如,Facebook近日就宣布了VR将会成为其下一代社交平台的核心使能器;同样,阿里巴巴也发布了新的战略,表示将通过VR彻底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以前,有人预言视频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而在未来,AR/VR加上视频将有望形成一个万亿美元的产业。
第三个机遇是整个行业的云转型和数字化转型,其所带来的新的商业机会正在形成;同时,越来越多的运营商也开始进军云领域,利用其在基础设施、网络管道和本地服务上的优势发展公有云业务,而这将成为另一个万亿美元的产业。
上述这一切——新的联接和新的商业联接在一起,一系列新的想象空间将在我们面前展开,各种新的产品形态、新的服务模式、新的交互和交易模式将会不断涌现。
当这一切出现之后,ICT基础设施也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将是前所未有的:从需求上看,这不是几倍的增长,而是10倍乃至100倍需求的提升带来的挑战;从带宽上看,4K视频有30~40M带宽就足够了,但VR的极致体验所需要的带宽将达到5.2G。未来10年,用户的带宽需求将从今天的几兆扩展到千兆乃至万兆;从联接上看,今天,联接的数量大概在50多亿,未来10年其将达到1000亿联接的规模;同样,数据的消费也将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今天,全球每人每月数据使用量不到1G,到2025年,平均每人每天的数据消费量将达到1.7G。但所有这一切还不是最大的挑战,华为认为,未来更大的挑战将来自于应用场景的多样化。
大家如果注意到5G标准的发展历程,会发现其最大的不同是第一次定义了3种场景:第一是eMBB,面向以人为主的移动带宽增强;第二是mMTC,面向海量机器联接的场景;第三个比较普遍的场景是URLCC。从一开始,5G市场上已经出现了3种场景,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挑战是:我们不可能为此建设3张完全独立的网络,而必须在一张物理网络上满足各种类型的垂直行业的需求。
华为聚焦管道战略,瞄准5大投资方向
华为的产业战略是希望通过投资来使能更加高效和整合的数字信息物流系统,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联接。华为的管道战略聚焦在信息的传送、存储、分发以及呈现,这是整个管道战略的核心,围绕这个核心,华为未来几年将重点投资5大方向。
释放联接潜能,使能千亿IoT联接
首先是联接,即如何释放联接的潜能以使能千亿IoT联接?互联网著名的“梅特卡夫”定律认为,联接的价值和联接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只有使能更多联接才能释放更多联接的价值。根据“华为全球联接指数”报告:联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不管是智慧城市还是其它领域都极具价值。其中55%的联接将集中在企业领域,另外的45%则聚焦在以人为中心的个人消费等领域。客观而言,IoT是一个极具挑战的产业,因为其标准不统一,互联互通很困难,联接场景也很复杂。在2016年的巴展上就有专家指出物联网最大的挑战不是连起来,而是安全和隐私的保护。面对这样的挑战,华为能做什么?
在IoT领域,华为将聚焦联接,执行“1+2+1”核心战略。其中,前一个“1”指的是最底层的IoT轻量级操作系统,华为2015年已经发布了轻量级操作系统——LiteOS,其最小仅为10K,可提供毫秒级时延,以及最优的省电性能。
“2”指的是“有线联接”和“无线联接”,通过各种联接方式,让物联接到网上。在无线联接上华为重点投资的是更广、更深和无处不在的NB-IoT技术,华为的NB-IoT解决方案可以增强20dB的覆盖,在一个小区里支持超过100K的IoT接入,同时还支持终端10年的电池使用,这就是NB-IoT的意义。在有线联接方面,华为的主要目标则是要做得更精、更细,面向各种场景,包括园区、工厂等等。
后一个“1”是基于云的IoT联接管理平台,其将具备通过统一平台和虚拟化使能多个行业超过千万级的终端接入的能力、提供端到端的安全能力,以及开放能力,包括南向的快速集成,可以支撑5天之内任何新终端的快速集成;而北向的开放则将使第三方应用很容易通过华为的联接管理平台来管理和监控整个设备。
华为目前在IoT领域将重点聚焦4个行业——运营商、能源、制造和车联网;与此同时,华为也将致力于推进整个IoT的产业化和标准化,解决当前IoT产业的碎片化问题;此外,华为还是NB-IoT和OSGi架构委员会的成员,将致力于推动整个IoT产业的标准化进程。
释放带宽潜能,打造最佳业务体验
其次是带宽,即如何释放带宽的潜能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当前,4K/8K视频、云以及AR/VR技术等都对网络提出了更大带宽和更高体验的要求,这也驱动了华为持续投资超宽带领域的信心。
基于这些需求,华为提出要打造一个超宽带的基础网络,其也将成为整个全联接世界的基石。在无线领域,华为的重点是发展4.5G,以便能够为每一个用户提供1Gb/s以上的峰值接入速率,这一点目前在香港HKT等运营商的网络中已经得到了实现。2016年,华为还将为全球运营商部署60张以上的4.5G网络;在有线宽带领域,华为的目标是不仅在光纤接入方面要实现千兆联接,同时在传统铜线和Cable等方面,2016年也都会实现单用户千兆接入的规模商用。
需要注意的是,高的带宽并不意味着好的体验,要实现好的体验,网络还需要能支撑低时延、高通量和广覆盖,而这需要一系列端到端技术的突破。其中,高通量指的是在一个有丢包、有时延以及有带宽约束的环境下,通过优化整个路由协议,使得整个网络具备更高的视频和VR的通量;而低时延的关键是通过整个网络的扁平化来减少网络层次,使得网络更加扁平化,时延更短;此外,在编解码技术方面,华为正在全球推进H.265标准,希望能够使整个带宽的消耗降低30%;与此同时,华为的另一项关键举措是在话音MOS的基础上,与ITU一起推进基于视频体验的评测系统——U-vMOS,通过建立一个这样的系统,来帮助整个产业评估视频的质量。这样,运营商客户就能够对整个产业进行端到端的投资,使能更好体验的超宽带网络,而不仅仅是投资带宽本身。
除此之外,为了应对VR/AR和车联网等带来的新挑战,华为还在持续投资面向未来的创新技术,其重点包括以下3个领域的关键技术:
第一,5G毫无疑问是核心的投资方向。华为在过去几年中推进了一系列革命性技术的发展,在同样的资源情况下,能够使5G的频谱效率比今天的4G提升3倍以上。华为与中国移动已经在成都进行了5G外场测试,在100MHz频谱上实现了3.6Gb/s的峰值速率;除投资低频场景之外,华为还积极推进全频段技术,在2月举行的巴展期间,展示了28GHz的5G样机,实现了40Gb/s的带宽;同时,华为与德国电信还一起联合发布了73GHz的高频样机,在1.8GHz频宽上实现了70Gb/s的超宽带。此外,切片技术是未来5G的核心技术,2016年巴展期间,华为与德国电信一起展示了两种场景的端到端切片,从核心网一直到空口,重点展示了1毫秒URLLCC和1.5Gb/s场景的端到端切片。通过这样的展示,华为坚信5G将会为整个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创新,推动整个移动宽带的发展。
第二,在承载网领域,华为将重点投资全光交换,因为5G时代更需要强大的承载网来更好地联接5G基站。2016年巴展期间,华为展示了全球第一个320T全光交换设备,通过引入革命性的光交换技术,使整机功耗降低到只有200W,节省99.9%。相信这一革命性技术将会给整个光通信领域带来一场颠覆式的革命。
第三,华为正在投资的ADN(应用驱动的网络)。如果说SDN更多关注的是通过全网协同和全网统一调度来提升效率,那么,随着未来产业场景越来越多、越来越分散化,网络应该是基于用户体验驱动的。所以,华为希望构筑一个ADN的网络,它可以基于应用来调度各种网络资源,不仅包括固网和无线网,而且应该包括存储和计算资源,以保证任何一个应用,包括面向人的应用和面向机器的应用都能够获得最佳体验,同时网络效率得到最好的提升。
释放数据潜能,推动IT架构向云转移
再次是数据。毫无疑问,数据就是数字经济的“石油”,是所有企业、所有行业最重要的资产。当前,数据正处于爆炸式增长阶段,但数据处理的成本却极其高昂。例如,国内某运营商目前1T数据的处理成本大约是5000元人民币,约合800美元;与之相比,亚马逊1T存储的价格是2000元人民币/年,约合300美元。如果保持这样的高成本,如何使能整个数据的价值?只有把IT基础设施向云架构转移,才能帮助客户发掘数字经济的价值,这需要通过以下3方面来实现:一是通过硬件架构的重构来解决效率和速度问题;二是通过软件优化来解决资源共享问题;三是通过挖掘数据的价值来使能业务的创新。
华为从2008年开始投资云计算,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全球部署了660多个数据中心以及250多个云数据中心。从整个云的设计来看,华为从一开始就要求统一架构,支持各种公有云、私有云以及异构的混合云,同时还要满足各种不同业务场景下云业务的迁移。在硬件领域,华为在存储方面投资了SSD驱动和OceanStor OS,使整个存储的开放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在计算方面投资了核心的I/O芯片,并在2015年发布了32路开放架构的昆仑服务器。在软件平台上,华为重点投资了3个软件平台:第一个是基于OpenStack的云操作系统——FusionSphere,第二个是基于Hadoop的大数据分析平台——FusionInsight,第三个则是分布式的PaaS平台——FusionStage,以帮助客户对其整个数字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同时实现秒级部署能力和分钟级环境配置能力,最终帮助客户实现敏捷。
打造敏捷架构和开放平台,应对未来应用场景的多样化
第四是平台,面对未来越来越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华为的核心策略是:首先通过全面云化,让架构更敏捷,然后让平台更加开放,以使能合作伙伴。
过去几年,华为始终坚持SoftCOM战略,希望基于云数据中心为核心,全面推进各行业的云化。云化包括设备层面的云化、网络层面的云化、业务层面的云化,以及运营层面的云化——在设备层面,华为致力于逐步推进从虚拟化向云化、从NFV向NFC的变革;在网络层面,华为在今年上市了全球第一款统一的SDN控制器,不仅实现了运营商网络的统一控制,而且实现了运营商、数据中心和企业3个网络统一控制器的打通;在业务层面,华为通过提供云化业务平台来帮助客户实现敏捷的竞争力;而在运营层面,华为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客户实现互联网化的运营。与此同时,华为今年还将推出世界首款ICT-O产品,以支撑NFV和数据中心各种资源间的协同,全面实现业务的自动部署、全网的协同以及用户体验的提升。
面对各行业愈演愈烈的数字化浪潮,华为清醒地意识到:除了运营商行业,华为并没有能力对所有的行业进行深刻的洞察和理解。因此,华为的策略是聚焦于管道,将自身全面的网络能力开放出来,包括通信能力、联接能力、大数据能力以及存储和计算能力等,为合作伙伴提供统一的SDK平台,以使能合作伙伴为不同行业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2015年,华为召开了第一届全球开发者大会,共有5000名开发者参加;同时,到2015年底,华为在全球已经拥有了5万个合作伙伴。但华为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希望到2020年时,全球能有100万合作伙伴在华为的开放平台上进行开发。为此,华为于2015年宣布,未来5年将投入10亿美元使能合作伙伴在华为SDK平台上的开发。不仅如此,华为还在全球建设了10多个OpenLab,用于与合作伙伴进行互通测试和业务创新,其还与微软、RedHat等超过600家行业合作伙伴形成了深度合作关系。所以,当客户购买华为产品的时候,其实他买的不仅仅是华为的产品,而且还包括了产品背后华为的生态。
使能运营商数字化运营转型,打造下一代运营系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如何帮助运营商进行数字化转型?华为认为,运营商转型过程中最具挑战的是其ICT基础设施在未来几年如何转型?未来,客户需要的将不仅仅是基础电信服务,而是基于ROADS体验的ICT基础服务。在2015年和2016年巴展期间,华为与全球运营商等客户就ROADS战略和数字化转型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分享了各自的想法,最终明确了华为未来将重点投资3个核心平台,以打造一个开放和互联网化架构的下一代运营系统。
第一个是BES平台:其关键词是敏捷,以实现前台服务在线化、后台服务化和架构云化。
第二个是IES平台:其关键词是自动化,南向整合SDN、NFV和CaaS等各种基础网络资源,北向使能对外开放以支撑第三方业务创新。目前,IES系统已经在比利时电信和华为自营的公有云上进行了试商用。
第三个是大数据平台: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是驱动BES和IES更加智能化、更加开放和更加敏捷的核心。在这方面,华为已经开始与四川联通、上海联通等一系列客户进行创新和合作试点。
加速各行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
毫无疑问,全联接的世界需要更大的带宽、更快的速度和更多的数据,这是华为最重要的战略机会,也是华为聚焦的重点。华为的管道战略包括了信息的传输、存储、分发和呈现,华为的研发投资都是沿着这个管道体系展开的,华为希望通过持续的投资不断释放联接、带宽和数据的价值,同时提供一个敏捷的网络架构和开放的平台,最终能够加速包括运营商在内的各行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