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生态
产教融合,培养面向未来的计算机人才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希望双方通过共同发行数字化教材,分享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等,培养更多计算机专业人才。
文/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指委主任 郑庆华
华为是一个令全球瞩目、令民族自豪也令国人尊敬的了不起的公司。虽然它只有几十年的奋斗历史,但已从中国走向世界,成为民族科技自立自强的一面旗帜。而且华为不仅在技术创新、产业突破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在反哺高校、反哺人才培养方面,也开创了先河,取得了卓越成就。
大学计算机教指委是在教育部领导下全面推动面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指导委员会,汇聚了国内数十所高校计算机领域的权威专家。大学计算机教指委有一个共同的责任,就是让计算机的教育成为今天所有大学生的通识教育,就像高等数学、化学、物理、生物这样的基础课程一样,成为每个人的基本素养。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让我们所学的知识和社会的需要、实践的能力紧密结合,实现知行合一、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这就需要项目、平台、资源和老师的有机融合。在这个过程中,仅靠大学或企业都做不成,需要两者相向而行,相互赋能。华为一直在探索如何跟高校合作,共同开启计算机基础设施、基本能力、基本技能的普及化教育,所以,大学计算机教指委和华为在开发课程、培养导师以及搭建实践平台方面开启了合作的新篇章,这有利于探索我们国家自立自强的计算机生态系统、ICT生态系统的打造,培养专业人才。实践证明这条路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通过这种合作,我们不仅实现了更大规模、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计算机普及教育、计算机能力素质培养,也开发编著了一批与时代相适应的计算机类的基础教程,并且广泛地应用在各级各类人才培养、计算机知识的教育和培养之中,取得了良好成效。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在非计算机类的专业当中也比比皆是,说明这种方式可适应、可普及、可推广。
未来,大学计算机教指委将进一步加强和华为ICT学院的深度合作,无论是在教材(特别是数字化教材)编写方面,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改进计算机教学的手段、方法以及资源的表现呈现形式,还是在打造虚实结合、产教融合的试验平台方面,或者是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养方面,亦或是在未来教师的培养方面,都能大有作为。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也是蕴含机遇的时代,需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需要虚实结合,需要联接,需要把各种要素汇聚在一起,这样才能实现更大、更深、更高的创新,大学计算机教指委将和华为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为高校探索培养造就未来需要的计算机人才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