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生态
共建基础软件人才生态,共享数字化产业繁荣
为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加强高校基础软件人才培养,华为基础软件人才发展团队积极与各高校进行产学合作,以产教结合赋能人才输出,打造基础软件人才生态链。

文/华为公司服务Fellow、运营商BG首席项目管理专家 孙虎

在国家关键数字技术中,操作系统、数据库、AI等基础软件是关键的一环,它是信息技术产业之魂、软件之根,使能千行万业智能化。基础软件行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其中,培养基础软件人才,助力软件行业立根铸魂,成为数字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培养基础软件人才,筑牢信息产业根基
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华为在基础软件方面已经实现了核心技术的突破,通过在基础软件开发上的持续投入,华为正在构建数字世界“基础软件底座”。华为先后进行了基础软件的开源,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建行业生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至2023年6月底,openEuler装机量累计超过430万套、社区用户达1.4亿、社区伙伴超过1000家;openGauss累计装机量超过3万套,社区伙伴超过330家,完成多个行业解决方案适配,覆盖政府、金融、运营商等行业;昇腾AI产业发展迅速,聚集1100多位社区伙伴、11000多名社区贡献者,为千行万业构筑智能根基。
在人才培养方面,华为通过基础软件人才培养方案(如图1)为高校和伙伴提供能力源,落实校企合作,联合新工科产学研联盟、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共同推进基础软件人才培养。培养方案包括:教材编写、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实践/创新训练营、百校种子项目,多措并举,进行基础软件人才培养。最后通过人才双选等不同途径,为企业和用人单位培养优秀基础软件数字化人才。

图 1 基础软件人才培养关系图
“2-1-1”人才培养方案
华为基础软件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了从人才规划、人才培养到人才评估等内容,我们称之为“2-1-1”人才培养方案(如图2),“2”是指定标准和研课程,通过两手准备为基础软件人才培养提供基础能力。华为通过基础软件人才培养方案为高校提供能力源:第一个“1”是落培训,包括学习、培训、实践、大赛等,另外一个“1”是出认证,即产出人才评估结果,为行业输送人才提供能力鉴定。

图2 基础软件2-1-1人才培养方案
华为基础软件“2-1-1”一站式人才培养解决方案提供了从课程、培训、认证、大赛、资源、平台等端到端的人才培养能力,并融合了华为项目实践经验,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基础软件人才的实践与动手能力。通过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支持院校进行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通过人才双选等不同途径,为企业和用人单位培养优秀人才,且华为每年会发布基础软件趋势及人才战略(如图3)。

图3 2023年4月13日,华为人才联盟伙伴年会,华为发布基础软件趋势及人才战略
定标准、研课程:“学练考”全体系培养基础软件应用型人才
为推广openEuler、openGauss、AI三大基础软件人才培养,华为通过制定基础软件人才培养标准,联合高校、HALP伙伴共同培养基础软件应用型人才,发布华为授权培训伙伴(HALP)基础软件发展政策,鼓励HALP进行基础软件的招生和培训。从2022年开始,华为已连续两年推出华为ICT学院千校万里行——基础软件百校种子专项激励计划,使能高校教师将华为基础软件更好融入教学体系,共同培养基础软件人才。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为了支持高校教学内容改革,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基础软件人才,华为联合高校老师、高教&人邮出版社共同打造,已出版了3本基础软件相关的ICT学院推荐教材(如图4);今年计划在本套教材基础上,再新增开发3本面向openEuler、openGauss、AI基础软件系列教材。该系列教材采用高校教师、华为技术专家、出版社编辑的1+1+1联合开发模式,将产业案例融入教学内容,让在校学生能学习到国产基础软件新技术。

图4 华为已出版3本与基础软件技术相关的华为ICT学院系列教材
落培训:理论与实践、大赛相结合,落实基础软件多样化人才培养措施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华为从2022年开启基础软件百校种子计划,面向华为ICT学院,通过师资培训、华为职业认证、华为人才在线平台课程、实践训练营、评优激励等各项措施,鼓励学院教师培养更多优秀基础软件人才。
华为组织了50场以上的师资培训,参培教师数量超过2000人。华为讲师通过理论讲解及实验环境演练,融合真实的实践案例,深度剖析各个课程的技术要点和实操环节,让高校教师不仅了解到华为基础软件的相关知识,还拓展了教学思路、丰富了教学方法,便于他们将相关技术传递给学生。这样,在帮助学生寻找到更广阔的职业道路的同时,也培养学生成为中国软件行业的中流砥柱。
通过基础软件百校种子计划和开源社区实习等,华为基础软件人才培养方案已经覆盖了500多所高校,同时发展的HALP伙伴已覆盖17个省份地区。截至2023年6月底,培养基础软件方向学习人数累计已超50000人。
除了基础软件百校种子师资培训,培训形式还包括创新/实践训练营、伙伴赋能、ICT大赛等。为加速基础软件人才培养,华为通过以考促学,以赛代培的方式,促进高校学生学习、成长。
创新/实践训练营是为积极响应国家新工科建设要求,华为与新工科联盟、高校联合开展的“基础软件实践训练营”。通过“课赛证”结合、产学结合、理实结合,技术讲解辅以操作演练、结课测试和认证考试,提升学生的技术实力、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协助高校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
华为通过以赛促训,第七届华为ICT大赛首次新增计算赛道,计算赛道包括openEuler和openGauss两个技术方向。新赛道一推出就吸引了全球5590人报名参加,覆盖全球755所高校,其中,中国区400多所高校超4500名学生报名参赛,海外350多所高校超1000名学员报名参赛,在海内外皆形成了一定影响力。
通过比赛,大学生学习和巩固了关于操作系统openEuler和数据库openGauss的相关知识;通过完成沙箱实验及国家赛、区域赛比拼,提升了实践和技术应用水平。在全球总决赛及相关活动中,学生们更是站上全球舞台,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通过ICT大赛以赛代培的方式,培养专家类认证人才550人,专业类人才1200人,学习类人才3000多人。
出认证:多层次认证评定,培养梯队化人才,促进产教繁荣发展
通过“定标准”“研课程”“落培训”的动作落地,最终通过人才评定对能力进行鉴定,“出认证”的人才评定包括职业认证、社区认证、ICT大赛等多种形式、多层次认证评定,为行业提供梯队化人才,促进产教繁荣发展;截至目前,已通过基础软件认证人数超30000人。
从教育中来,到产业中去,伴随高校人才自然的身份转变,人才生态的发展将源源不断地为生态、业务带来生产力。华为基础软件人才发展团队始终肩负着为行业培养人才、认证人才的使命,必将为此倾尽全力,使命必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未来,华为将携手各大高校,通过产学合作不断培养基础软件人才,助力中国软件产业立根铸魂,共迎中国软件创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