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生态
为印度尼西亚培养数字化人才,填补供需缺口
印度尼西亚政府通过携手华为和其他合作方,正着力填补教育产出与行业实际需求之间的人才缺口。

文/印尼企业合作伙伴发展与管理部
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曾表示,“为实现印尼2045年愿景,我们需要培养有能力、有才干的人才,尤其是数字化人才。”具体而言,印尼需要在未来五年培养大约300万名技术专业人员,相当于每年培养60万人。
这是个相当有挑战性的目标。

图1 数据来源:印尼教育部
印尼教育体系现状
教育机构是培养数字人才的主要阵地。根据印尼教育、文化、研究和技术部的数据,印尼拥有4000多所高等教育机构,这还不包括宗教事务部和劳工部下属的高校。在印尼,高等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类,大学、研究所和高中属于提供普通教育的机构,这些机构的学生毕业时会获得相应学位;职业教育是一种更实用的教育方向,学院和专科学校都属于典型的职业院校,这些院校的毕业生会获得D1、D2、D3级别的文凭,其中数字代表学习的年限。(如图1)
目前,只有6%的印尼人(约1700万)拥有S1学位或文凭。过去10年,印尼的毕业生人数翻了三倍,但科技行业却产生了更多的职位空缺,社会失业率也在节节攀升。
出现这一现象有两点原因。

图2 印尼国家统计局发布的ICT发展指数
首先,印尼国土面积巨大,全国各地学生接触ICT技术的条件有很大差异。虽然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ICT发展指数从2020年的5.59同比上升到了2021年的5.76,但各地区发展不均衡,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的得分始终高于其他省份。例如在东部省份,雅加达的ICT发展指数为7.46,而巴布亚省仅为3.35(如图2)。
其次,由于高校的课程设置与当前的职场需求并不匹配,导致毕业生能力与行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节节攀升的毕业生失业率,与ICT技能的职位空缺之间差距正在逐渐拉大,这对印尼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
携手合作,扩充ICT人才库
为落实印尼五年计划,通过总统办公厅,印尼政府与华为印尼分公司合作,为10万人提供ICT技能培训,在短短两年半内已培训8万多人,其中20%是教育机构的毕业生。上述计划分成多个项目,由不同的政府部委和国家机构负责。华为已经与超过11个部委签署谅解备忘录,包括教育、文化、研究和技术部、通信和信息技术部、劳工部、国家网络与密码局以及国家研究创新署等。
针对印尼的ICT人才缺口,华为印尼分公司制定了人才发展的四大战略路径:
1.通过专业培训和认证,重点与高校合作,填补人才供需缺口。
2.配合政府路线图,加入“十万ICT人才培养”计划等政府项目。华为正与印尼教育部合作,推动多个项目的落地,包括认证实习和独立学习(MSIB)计划、Kedaireka项目旗下Matching Fund计划、Kredensial Mikro Mahasiswa Indonesia(KMMI)计划和Kampus Merdeka Mandiri计划。此外,华为还与印尼通信和信息技术部合作提供数字人才奖学金。
通过MSIB计划,华为提供了为期五个月的实习项目,让学生获得技术和非技术领域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培训;Kedaireka项目为高校提供教学支持,例如实验室捐赠和教师技能提升;通过KMMI计划,高校可以借助教育部出资开设每学期3学分的特别综合学习方案;通过Kampus Merdeka Mandiri计划,政府打通了高校与行业合作的渠道。
3.促进教育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构建ICT生态。
4.建设华为本地人才资源库,打造涵盖所有利益相关方的端到端人才培养生态。
教学融合行业标准对于培养合格毕业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实现这一目标,华为印尼分公司与专业协会及政府合作,支持行业标准课程在高校落地。根据第12/2012号总统令,印尼已建立国家资格框架,通过标准化体系确保教育公平性。
与此同时,在印尼,学习方法仍有待持续变革。为此,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项目来提升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例如,教育部推出了“自由学习,独立校园”(MBKM)计划,通信和信息技术部实施了数字人才奖学金计划,劳工部也推出了 Pre-Employment Card 计划。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可以参加至少一个学期或900个学时的行业实践项目,获得20个学分。
我们相信,通过政府、专业协会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的紧密协作,将缩小甚至消除印尼产业和教育之间的人才供需矛盾,有效解决印尼毕业生失业率高及数字人才紧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