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生态
软盟助推软件人才发展:向下扎“根”,向阳而生
软件产业,已成为数字大厦的重要组成元素,而实现数字大厦的关键是人才。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携手华为,在推动实现产教融合与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之路上坚定前行。

文/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理事长、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教授 卢苇

过去,远程聊天依赖于打电话和发短信,如今,即时聊天软件让“千里眼”“顺风耳”变成现实;过去,外出购物时必带钱包,如今,即使是路边小摊位也可通过扫码付款;过去,打车只能在路边耐心等待,如今,在手机端软件上输入目的地,即可进行线上预约。各种软件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更美好。工业软件更是支撑起整个现代制造业体系,成为支撑制造强国发展和创新的“国之重器”。软件已成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软件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决定性因素。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以下简称软盟)携手华为,通过共建教材、共育师资等,凝聚软件人才生长力量,培养卓越软件人才。
高质量软件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
软件产业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软件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要实现软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迫切要求加快软件人才的培养。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2001年12月,教育部与原国家计委批准35所高校成立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2003年这一数字已增至37所,2014年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成立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秘书处设在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
软盟致力于为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交流合作平台,通过组织开展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培训、校企合作、国际化等方面的各类会议及活动,搭建平台,分享经验,旨在促进高校软件人才培养和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目前,软盟拥有202所高校成员单位。
携手华为 推动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
为加速软件产业发展,软盟与华为开展深入合作。2017年10月,软盟组织2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与华为联合申报并获批了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并组织召开了新工科项目建设研讨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在此基础上,双方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将华为自主研发技术和软件引入高校,融入课堂,写进教材,推动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如今,产教融合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软盟与华为共同致力于软件人才培养,从教材建设、师资培训、学院建设等方面携手共进。
联合打造软件工程精品教材
2021年,软盟与华为开展了支持教材建设的专项合作,在软盟成员单位中,遴选优秀教师进行10本教材的论证和编写工作,开启软件工程系列教材建设(如图1)。

图1 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软件工程系列教材
软件工程系列教材采用“1+1+1+1”的编写方式,将软盟、华为、高校作者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四方在教育学术、ICT产业和教材出版领域的优势,融入国产软件技术和实践;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建设面向未来技术演进与行业发展的软件工程系列教材。
教材采用产学研相结合方式,将产业前沿技术、项目实践与高校的教学、科研相结合,优势互补,保障了书籍的高质量;由华为提供大量基于真实工作场景编写的行业实际案例和实操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教材条理清晰,巧妙串联各知识点,并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进行知识扩充,使学生思路清晰地掌握相关知识;教材还适配高校教学场景,配套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源代码、实验手册、教学大纲等,有助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系列教材适用于国内高等院校本科计算机类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等的教学,也适合重点大学创新创业课程,有助于构建新型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和实践,对于促进软件学院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促进教材顺利出版,软盟携手华为、高校作者多次开展研讨会,围绕10本软件工程教材的定位、大纲主体内容、软件教学中遇到的痛点、教学体系及案例设计、项目实践中的工程能力培养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讨论,力求推出精品教材。目前教材已进行预发布,预计2023年年底面世使用。
共同开展师资培训,共建华为ICT学院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国内自主创新步伐的加速,教育国产化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坚持创新驱动、科教融合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和应用国产化技术,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色课程,拓展AI、openEuler、openGauss等软件根技术领域的实践项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培养出更多实践能力和竞争力强的软件人才。
在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软盟携手华为,积极开展基础软件师资培训等活动。在培训活动中,高校教师通过课堂学习、实验交流、考试等环节,了解到AI、openEuler、openGauss等基础软件技术,提升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便于教师更好地将基础软件技术融入教学体系,为教学活动及基础软件人才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提高基础软件人才培养质量。
此外,在华为ICT学院建设方面,软盟积极推动多所高校与华为共同开展了华为ICT学院共建工作,培养新型ICT人才;在华为ICT大赛中,软盟成员高水平专家也积极参与其中,为大赛提供全面技术指导和支持。
秉持“育人为本、能力为重、面向产业、走向世界”的教育理念,软盟积极与高校成员单位、华为等企业探索了“产教深度融合、专业交叉融合、中外协同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养途径,创建了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的高层次软件人才培养体系。20年来,37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培养了25万名高层次软件人才,成了软件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未来,软盟愿携手华为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助力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按下软件人才成长“加速键”,助力他们向下扎“根”,向阳而生,期待他们未来为软件产业的高端发展做出更多贡献,助力国产软件业崛起与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