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洞察
华为云Stack高增长背后:抓住深度用云主脉搏
华为云Stack在业内提出政企“深度用云”理念后,帮助客户在资源上云、应用上云,进一步做核心业务的应用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

文/数智前线
这两年,云计算的主力使用者已从互联网企业,转为政企行业及其下沉市场。而政企客户与互联网企业在上云、用云上有着诸多不同。针对政企上云用云提出的需求和华为云的实践,华为云Stack率先在业内提出政企“深度用云”的理念,并逐步梳理出一套方法论,进行了大量落地实践。这也助推华为云Stack探索出一条独特的高增长之路。
在这里,有一个数字值得关注:2022年12月22日,华为云Stack在其战略暨新品发布会上宣布,华为云Stack云服务流水同比增长100%,持续运营在整体收入中的占比首次超过50%。
流水型收入意味着,它不是简单购买设备或软件license的“一锤子买卖”,它是用户持续购买服务产生的。华为云Stack是华为云面向大型政企客户的云解决方案,也是华为云推进政企深度用云战略落地的重要抓手。作为部署在客户本地数据中心的云基础设施,华为云Stack兼顾安全合规和云服务持续创新,打造安全可靠高效的混合云。
“2021年,华为云Stack就在业界提出了‘深度上云’的理念,帮助客户在资源上云、应用上云后,进一步做核心业务的应用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创造更多的数字化价值。”华为云Stack总裁尚海峰表示,“这也是服务流水能100%增长的一个核心原因。而持续运营收入的增长,与流水型收入也是相辅相成的,核心点是我们能做客户业务创新的长久合作伙伴。”
“深度用云”成关键词
“深度用云”概念是2021年12月,华为云Stack在华为云TechWave政企上云专题日中,首次在业界提出的。当时,业界渐渐达成共识,全面云化是加速政企数字化转型的最佳路径。而华为云Stack和市场研究公司IDC进一步提出,政企客户数字化,本质上要解决“如何建好云”和“深入用好云”这两件事。
四个月之后,在华为分析师大会期间,华为云Stack首次对外系统化阐述了“深度用云”的内涵。此前,华为云对中国区数千个政企客户的数字化进程进行梳理,发现70%以上的客户,已完成了搬迁上云的动作,并在使用云的弹性资源。同时,一个令人关注的趋势是,各行业领先客户,建设的重心已不仅仅是业务迁移上云,他们对提高效率有更高的需求,正在拥抱云上新技术,展开云上的各项创新,进入“深度用云”的过程。
“深度用云”已成为政企市场数字化的关键词
这些政企行业先行者“深度用云”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加速采用云原生技术,包括分布式数据库、云原生数据湖、容器、微服务等,进行新一代分布式平台的搭建和应用的改造。云原生技术让政企客户享受到了业务的敏捷创新、效率提升、弹性扩容、自主创新等好处。由于这些优势,即使云原生存在技术难度、成本等问题,但不能阻挡传统企业加速使用它的态势。
最典型的是金融行业。由于超过70%的消费者每周使用数字银行,移动用户和互联网业务的暴增,工商银行、邮储银行等,从传统业务上云,逐步走向全面云原生。比如,今年,邮储银行新一代国产分布式核心系统全面投产上线,为全行6亿多客户提供日均20亿笔的处理能力。金融行业对数据安全、业务稳定,有着极高的要求,但为了实现“深度用云”,大都采用“双核心”模式,保持传统核心架构不变,用云原生技术再去搭建一套分布式新核心。两者并行一段时间后,新架构最终会将传统架构替代。
政企客户“深度用云”另一方面的表现是,数字化,尤其是智能化技术已从边缘场景进入越来越多的核心场景。比如,在陕煤集团红柳林矿业,他们迫切要实现井下作业的“少人化”,提高作业安全。基于华为云Stack,红柳林矿业打造了首个国内矿山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下图),实现井下综采面的数字孪生,结合AI技术、数据治理技术,在井上实现实时监测、远程集控,降低工作强度,检修效率提升30%。

红柳林矿业井上实时监测
“深度用云”概念提出后,得到了市场的认同。IDC分析师表示,今年以来,包括分布式数据库、aPaaS、低代码、AI等技术市场,呈现出高增长态势。
业界其他云厂商也开始采用该理念。阿里称,目前进入“全面云原生深度用云”阶段。阿里已完成了包括电商主营业务在内的30余万应用的全面上云。而今年,阿里在包括大数据、机器学习等PaaS平台上的支出,占用云总成本的43%。亚马逊AWS为了应对企业深度用云需求,提出了构建面向未来的云原生数据基础设施。
“深度用云”三大挑战和举措
与互联网企业相比,政企客户通常缺人力,缺能力,要实现“深度用云”,需要云生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深度用云”面临的共性挑战很多,其中三个最具代表性:一是技术难用,云原生包含了基础设施、应用、数据、AI、IoT等多种技术栈,单技术栈或多技术栈组合往往存在较高门槛,导致技术用不起来;二是场景复杂,每个场景都存在较大差异,不标准、难复制;三是一些行业先行者开展了探索实践,但没有好的平台可以将经验沉淀下来,进而实现复制。
针对这三大挑战,华为云Stack提出了三大举措:让技术不难用、让场景变简单、让经验可复制,解决政企市场“深度用云”的困难。
在解决技术栈复杂且门槛高的问题上,近两年,华为陆续成立了多个军团,深入行业。华为云Stack向上与军团强强联合,向下与ICT产品和解决方案加强协同,基于用户场景,推荐适合的产品组合,降低用户的选择难度。
此前,华为云CEO张平安透露,华为每成立一个军团,华为云就会成立一个专项小组。这个小组帮助军团把该行业典型客户的应用抽象出来,转变成一种普遍的云服务。比如,在金融、煤矿、交通等行业,华为云正配合军团,抽象出越来越多的行业API服务。“只有当行业API被企业大规模调用,行业数字化市场才真正规模化。”德勤中国云服务主管合伙人刘俊龙表示。同时,华为云Stack平台本身也在持续被强化。华为云Stack副总裁胡玉海称,在PaaS层提供Astro/JavaMesh等低代码能力,让人人能在云上开展创新。
在场景方面,政企客户的场景复杂,几乎没有两个场景是一模一样的。“这确实是中国政企市场的写照,由于中国行业市场分散,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每个政企客户使用的软件又五花八门。”IDC分析师认为,“你很难用一个产品去满足市场的需求,市场需要多种模式和多种组合,并要发挥生态的力量。”
尚海峰坦言,华为云Stack在解决定制化和标准化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但今天已经解决了至少80%~90%的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去年初华为云将PaaS层进行了拆解,其中tPaaS涵盖华为累积的数据库、大数据和其他基础类应用;aPaaS则深入行业,把定制化的产品服务,封装成通用化的产品服务,解决定制化问题。此外,一些更上层的技术和服务由合作伙伴提供。“这条路我们走了一年多的时间,软件增长、服务流水呈现较快增长。目前来看,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尚海峰同时还提出了以行业场景化为核心、持续运营和生态双轮驱动的战略,来化解政企应用场景多样的难题。
“让场景变简单”已在路上,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持续运营过程,才会彻底改变局面。
当前,在实践沉淀和让经验可复制上,华为已将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和各行业云化的最佳实践沉淀为专业服务,目前已推出8类70+专业服务,贯穿建云、上云、用云和管云的各个阶段。同时,在云商店的华为云Stack专区,沉淀超过500个高频政企应用,未来将持续丰富,成为政企应用重要的分发平台。
向更深层次进发
不同于互联网客户对公有云的青睐,政企客户的云消费模式更为多元化,特别是在业务深度用云之后。IDC分析师介绍道,“混合云成为未来企业IT部署的新常态,公有云、私有云、本地化的专属云和边缘云等将会并行发展。其中,云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包括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AWS、微软云Azure,帮助客户去搭建本地云基础设施。”
公有云厂商纷纷提供私有云、本地化的专属云、边缘云。比如,AWS在2018年推出了Outposts,微软在2016年推出了Azure Stack,阿里云在2015发布Apsara Stack,华为云则发布了华为云Stack。
公有云企业提供的本地云解决方案,和传统的私有云对比,最突出的优势是可以不断从公有云汲取能力,和公有云保持架构一致、用户体验一致、生态一致,持续同步公有云上丰富的云服务,可以提供容器、数据库、微服务、大数据和AI等服务。
其中,华为云Stack是业界完全做到线上线下同步统一的产品,沉淀了华为服务政企市场10多年的经验以及30多年的ICT技术能力,并通过军团深入行业,非常懂政企市场。根据IDC的报告,华为云连续5年保持中国政务云基础设施市场份额第一;华为云Stack已连续五次位居中国金融机构自建云基础设施市场第一。
为了更好地服务政企市场,华为云Stack目前全球建设了五大核心运维中心,再叠加上华为全球的170多个运维中心,能够为政企客户提供“海陆空”全方位支持体系。
伴随政企市场“深度用云”需求的增长,云厂也需要持续优化本地部署的云服务。
由华为云发布的华为云Stack 8.2新版本,将提供超过90个云服务产品。新版本在三个方面进行了重大升级:其一是进一步提升云原生容灾、端到到安全的能力,韧性再升级。其二是AI训练、城市智能中枢、工业互联网、云边协同等能力将首次落地,智能再升级。其三是继续深入行业场景,发布金融分布式新核心、财政一体化、城市数字孪生场景化,场景再升级。
智能升级是当下兵家必争之地。不久前,亚马逊AWS称,他们统计了AWS上前1000个客户,平均每家使用10种以上数据和AI服务。为此,AWS正在构建云原生数据战略。
华为云Stack在智能化上持续投入。比如,为降低政企客户使用AI的门槛,华为云Stack对人工智能和数据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ModelArts可以支撑AI开发过程中涉及的数据管理、数据标注、算法开发调测、模型训练/优化以及推理部署等端到端AI开发工具链。
华为云Stack提供的城市智能中枢解决方案,能帮助城市主管单位实现事件的感知、分拨和处置全流。基于华为云Stack城市智能中枢的解决方案,深圳福田区实现了由智能分拨替代人工分拨,每一单的处理效率从原来平均4分钟提速到50秒。
同时,华为云基于海量数据进行预训练的盘古大模型,可以直接适配多类通用场景,用户仅需在此基础上,基于极小的样本进行数据微调和部署就可以,开发周期也能够缩短到几天,甚至几个小时。
“云计算大家讲了很多年,特别是它已成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必由之路。”德勤管理咨询中国合伙人韩光辉表示,“现在,大家都在往行业的深化去走。这些云计算平台本身,也在往更高的层面去做延伸和扩展。”
韩光辉认为,在业务搬迁上云后,对于政企而言,跟竞争对手真正拉开距离的,可能主要是它5%到10%的独特管理特点和独特的业务。政企客户要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就要善于利用云进行创新。比如,当AI逐渐被云厂商和生态提炼出标准化服务后,企业要习惯于调用这些API服务。而企业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这些API,去做出形成差异化的一些特殊东西。
而这些也是当下企业“深度用云”的内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