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洞察
政府赋能转光,推动网络产业升级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底座,光纤网络建设具有战略和现实双重意义。在运营商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应从发展经济、满足民生、升级产业角度出发,积极行动,赋能固网铜转光。
文/华为运营商BG资深营销专家 陈冠宏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新基建也被逐渐推向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在固定网络层面,“光进铜退”是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绿色网络”的重要一步;在移动网络层面,5G低时延、海量联接的诉求,更是需要强大的光纤网络来构筑基底。产业转光是大势所趋,然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转光节奏却十分缓慢,归咎其主因往往是当下运营商自身转光驱动力不足;已知的矛盾正在形成,能否从未来看现在,将矛盾转移至当下提前逐步化解,这需要政府力量的及时介入和多方产业玩家换位思考并积极配合。
困境:转光缓慢的三个“不足”
当下,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固定网络宽带市场将长期处于稳态,铜转光节奏十分缓慢。运营商建光网驱动力减弱,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
一、战略驱动力不足
固网的天然垄断性导致供需“假性平衡”。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通信产业开始一波私有化热潮,导致大众普遍认为西方运营商私有化程度很高。实际上,除美洲运营商的高度私有化外,在欧洲及其余各大洲,近50%固网和综合一牌运营商仍由政府控股。也因此,在资本市场由资本主导话语权的前提下,国有控股运营商凭借继承的公有资产很容易形成一家独大或垄断市场的格局,其他市场玩家很难展开大规模竞争;长久下来,市场竞争不充分造成了组织效率不足,间接导致建网能力的弱化。
光纤投资收益偏低,导致优先级不够:光纤传输速率高于铜线传输速率十倍、百倍,但新建成本投入或增五倍而宽带服务收益仅能增加10%甚至更低。在发达国家,为鼓励与吸引用户申请全光家宽服务,法国运营商FTTH套餐价格基本与铜线xDSL(数字用户线路)套餐拉齐、西班牙运营商家宽套餐FTTH和ADSL价格也基本持平;其定价策略在于“增量提质不提价”,借由更高品质的全光接入来增强用户粘性、避免离网率增加。在欠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光纤建设成本则直接反映在运营商的套餐价格中,如冈比亚运营商FTTH套餐首发起步价就高达50美元/月,这导致在人均GDP较低的国家全光业务无法上量。这样 “提速不增收,提质不上量”的情况下,铜转光投资收益偏低,光纤建设在新兴市场自然优先级不够。
二、技术驱动力不足
技术代际仅依靠技术优势或商业力量通常很难直接驱动,往往还需要政府力量。当前铜线产业已发展成熟,许多国家宽带应用和投资出现“排挤效应”,由于移动网络覆盖与普及率领先固定网络、且移动网络速率和体验和固定网络基本接近,因此许多用户选择使用 WTTx(Wireless To The x,无线宽带接入解决方案)替代 FTTx(Fiber To The x,各种包含光纤的接入网络总称);同时政府也为了获取拍卖费用而积极发放频谱,运营商投资规划自然向移动网络倾斜。在没有规模规划和部署的前提下,全光网络建设的成本回收期更长,技术优势便无法有效驱动运营商决策者做出全光接入的投资规划。
三、绿色驱动力不足
“绿色”不仅是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一场正在进行且不可逆转的“革命”。但目前气候保护主要聚焦在强监管发电和能源密集型产业,对于ICT行业的约束尚处于自主贡献阶段,运营商虽关注低碳减排但并未立刻采取积极行动,对固定网络的节能需求并不急迫。
2022年,欧盟碳交易价格突破70欧元/吨、国内也一度成交在60人民币/吨的高位。尽管如此,“购买碳排放权”仍会是运营商应对绿色议题很好的选择。为何这么说?中国移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中提及,十四五期末预计在电信业务总量增加1.6倍的情况下,将碳排放总量控制在5600万吨;参考其2021年全年营收8483亿元、资本开支1836亿元、净利润1161亿元的财报数据,如果2025年实现碳中和,依据现有价格和财务估算其购买碳排放权的成本,仅占资本开支1.83%、净利润2.9%,占比并不高。不少运营商主要着手于中长期的能源改造,如果要运营商仅仅以“绿色节能”来加速短期投资并进行大规模的铜设备全面汰换,恐怕其驱动力相对还是不足的。
破局:政府赋能的三重考虑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坚定战略耐心,推动产业升级、更有节奏迈向全光则势在必行。政府宜从“经济、民生、产业”三个方向考量,加大投入,推动光纤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一、经济考虑
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39.2万亿元,对GDP增长贡献率38.6%,并保持9.6%的高位增长,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欧盟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也在 The digital economy and the euro area 公开报告中指出,2015年以来,欧盟数字采用率明显增加,数字经济社会指数从2015年低于40%上升到2020年高于60%;尤其在德国等西欧国家,ICT相关数字经济在2016年前后出现高增长率并超过GDP增长率,使得各国政府对数字经济重要性的认知达到新高度,开始规划并推动数字基建。此外,国际资本也开始由铁塔投资积极转向光纤资产收购,不少政府也意识到参与数字基建及其资本牵引的重要性。
图1 资本投入:国际资本百亿收购光资产
二、民生考虑
疫情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远程教育、远程办公、云上出行等体验对于加速社会数字化与绿色转型有强烈的催化作用,构建有弹性、有抵御能力的现代化社会需要数字基建。 2020年4月由华为委托咨询公司Assembly Consulting Group编写的独立报告中,在英国市场提出了具体量化口号:“英国千兆将撬动2025年513亿数字经济增长,使能百万人在家工作等同节能减排车行30亿公里”。这说明千兆光网对国家社会的贡献将不仅是数字经济,还有低碳减排的正面效益。
三、产业发展考虑
市场活化需要“维生素”更要“强心针”。2016年默克尔访华期间提出德国工业4.0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倡议,将数字基建的重要性推向高峰,也使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ICT产业数字发展得到全球政府重视,纷纷颁布或加速执行国家ICT战略。从欧洲的法国到非洲的尼日利亚,为了ICT产业可以“领跑”未来,都颁布了一系列国家层级的宽带建设计划。加之2019年全球光纤光缆成本大幅下跌,光纤部署技术包含微槽、气吹、免熔纤等更加成熟,这更加意味着全光基础设施的“平民化”。从政府视角,光纤部署成本的大幅降低也意味着介入市场加速建设全光、推动产业数字化的时机到了。
图2 公开数据 国内光纤价格变动情况(单位:元/芯公里)
以英国的网络发展战略为例,我们可以了解西欧国家如何利用政府力量来加速全光建设。其实,英国早在2013年就推出具有前瞻性的BDUK(Building Digital UK)宽带网络部署战略,初期在政府制定24兆宽带速率目标和保持技术中立的前提下,铜线VDSL2技术成为当时宽带网络发展的主流。但直到2017年法国新政府加速引导全光网络建设之后,英国政府才真正意识到光纤发展的重要性,在2018年提出了LFFN(Local Full Fibre Networks Programme)本地全光纤网络计划。当时,LFFN的计划仅覆盖13个试点地区,并没有全面铺开做光纤网络部署。直到2019年,英国现任首相Boris Johnson在竞选期间提出全光建设的倡议,并在新内阁上任后,开始积极规划全光发展政策,并在2021年3月正式启动千兆项目(Project Gigabit):由政府补助50亿英镑拉动运营商120亿英镑私有投资,以加速英国在2025年完成至少85%以光纤接入为主的千兆覆盖。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力量无疑是铜转光的最大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