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金融业进入数字时代
最古老的铜贝币到风靡一时的比特币,金融业一直在变革。信息技术对金融业的传统业务模式、种类、流程等带来了巨大影响,数字金融已全面进入大发展的新时代。
从最古老的铜贝币到风靡一时的比特币,金融业一直在变革。尤其是今天,信息技术对金融业的传统业务模式、种类、流程等带来了巨大影响,推动金融业进入数字时代。Gartner银行及投资机构研究部总监王毅认为,受宏观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的驱动,数字金融已全面进入大发展的新时代。
王毅认为,不断变化的金融环境对金融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中国以及全球金融业面临着盈利能力不足等问题。金融业的CEO们、业务部门和科技部门的管理者们都在思考未来如何在确保传统业务稳定的前提下,发展新的赢利模式,增加客户粘性,提升运营效率,增强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金融机构正在未雨绸缪,提早进行技术布局,以获得先机,从前端和中后端分别入手。以银行业为例,中后端涉及数据中心的虚拟化,以及open banking。前者是利用云计算技术改造基础设施。后者是让银行的后台系统架构更开放、聚合、简化,而不仅是单一的核心系统,或是CRM系统,或是客户信息的data warehouse的升级改造。
中国银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有两个大的环境驱动要素。首先是宏观经济环境的驱动,特别是在中国,经济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其次是技术的发展,更快的网络、更强的芯片、功能更丰富的存储设备也是重要驱动力。Gartner将技术驱动力归纳为四个关键点,即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大数据整合和分析。这四个关键点会驱动金融业在IT设施上投资,向数字金融发展。数字金融将是长期的建设过程,不仅仅是在技术领域的投资,也包括数字金融的战略规划,可能涉及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的组织转型。
从最古老的铜贝币到风靡一时的比特币,金融业一直在变革。尤其是今天,信息技术对金融业的传统业务模式、种类、流程等带来了巨大影响,推动金融业进入数字时代。Gartner银行及投资机构研究部总监王毅认为,受宏观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的驱动,数字金融已全面进入大发展的新时代。
文/许胜蓝、范瑞娟
《营赢》:请您介绍下金融业,特别是中国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驱动力和未来发展趋势。
王毅:不断变化的金融环境对金融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中国以及全球金融业面临着盈利能力不足等问题。金融业的CEO们、业务部门和科技部门的管理者们都在思考未来如何在确保传统业务稳定的前提下,发展新的赢利模式,增加客户粘性,提升运营效率,增强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部分的金融业务,除了实体的现金业务,都存在数字化的可能。绝大部分的交易业务、咨询业务、中介业务、服务业务以及其他增值业务,都可以通过传统载体和流程的数字化来重构。人类社会在过去十年逐步进入信息社会,这也成为银行业数字化的催化剂。变革不仅仅是针对客户,还针对银行的内部结构。无纸化银行、流程化银行等不同的转型,在本质上都体现为传统实体业务的数字化,把纸张换成电子数据、人工流程变成计算机流程,并通过数据在网络里流通来实现。
中国银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有两个大的环境驱动要素。首先是宏观经济环境的驱动,特别是在中国,经济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其次是技术的发展,更快的网络、更强的芯片、功能更丰富的存储设备也是重要驱动力。Gartner将技术驱动力归纳为四个关键点,即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大数据整合和分析。这四个关键点会驱动金融业在IT设施上投资,向数字金融发展。数字金融将是长期的建设过程,不仅仅是在技术领域的投资,也包括数字金融的战略规划,可能涉及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的组织转型。
数字金融一般会经历三个基本阶段。第一步是基本金融业务的数字化,如银行账单、存贷款产品、保险产品。第二步是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如风险管理流程、保险产品销售流程、客服流程。第三步是基于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增值服务,有更多创新,把数据整合,再进一步分析使用。大部分银行目前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段。同时,迅速膨胀的数字信息以及快速发展的数据分析能力,也会提升银行对业务精细化管理的能力,某些金融服务机构将因此在未来十年里保持优势或脱颖而出。
数字金融不是某单一要素的发展,不仅仅是移动的金融或是云计算建设,而需要发挥数据分析、社交媒体、云计算、移动技术的组合效应。因此,金融业数字化的建设和实施要从战略、组织和技术等角度综合进行。
《营赢》:金融业的数字化建设将从哪些方面具体实施?
王毅:金融机构正在未雨绸缪,提早进行技术布局,以获得先机,从前端和中后端分别入手。以银行业为例,中后端涉及数据中心的虚拟化,以及open banking。前者是利用云计算技术改造基础设施。后者是让银行的后台系统架构更开放、聚合、简化,而不仅是单一的核心系统,或是CRM系统,或是客户信息的data warehouse的升级改造。
前端的IT投资与创新则大致有三个主要领域。一是传统银行业务的数字化,诸如移动金融、数字多媒体金融、新一代数字化网点的建设(如VTM)、手机银行、整合社交媒体的客户化平台等。二是创新的数字化金融业务,如互联网信贷、互联网证券和资金管理、社交金融、新支付流程的再造等;还包括一些增值服务,如数字钱包、虚拟货币等。三是数据建模和分析能力的建设,如实时数据分析和设计创新业务,并由此实现风险管理、数字化营销、交叉销售、客户细分、产品营销。
《营赢》:华为对于金融业的数字化建设,具备什么价值或优势?
王毅: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华为有三个优势。其一是对数字金融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的强大支撑能力,体现在数字金融的四大技术驱动要素上。其二,华为从终端设备、到中间层的网络,到数据中心都有专业的端到端的方案。最后,华为始终以客户为中心,能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去支撑金融客户,并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有一定的产品渗透率,而且对于行业和技术有很深刻的理解。我们相信,未来几年,华为会在数字金融领域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