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实践
大数据治污+防汛,城市整治水环境两手抓
在汛期切实加强环境安全监管和风险防范,是政府每年的重要工作。华为IOC支撑A市生态环境、应急等部门锚准联控,打出从应用试点到长效监管的组合拳,实现治理和防汛两手抓。
文/华为企业BG 潘伟
现今,全球性气候变暖趋势明显,极端天气灾害频发多发,我国多地区管网环境基础设施普遍存在短板,雨水排水口的非正常排水和非法排污屡见不鲜,部分断面汛期污染强度长期居高不下,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等问题突出,遇到上游连降暴雨,上游水闸相继开闸放水,长时间蓄积的污水团下泄,促使河流域干流、支流水质急剧恶化。洪涝及次生灾害的产生与水生态环境改变相互关系比较紧密,是因为雨污混排只是表象,本质是工业企业、社区用水节水的日常经营,和内部雨污管网的运行和管理问题,影响的是周边河道湖泊水环境,水环境治理是一个多部门职能交织的工作,也是一个全球性难题。
治水本身具备地域差异大、关联因素多、社会影响广、决策协调难、实施周期长等特点,一方面政府部门不断加强环境监管、监测预警,防范环境风险,强化应急值守,落实信息报告,业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如何理顺防汛减灾和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秉持关口前移理念,加强源头管控和水环境在汛期的风险防范、风险感知和风险化解能力,是未来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一环。
平台赋能 + 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防汛和水环境监管体系
十三五期间,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依云而建的智慧城市运行中心(Intelligence Operation Center,以下简称IOC)成为市县级地方政府开展城市治理,发挥“感知、预警、研判、决策和指挥“五大功能的核心抓手。2020年华为IOC在A市建成并投入运营,通过强化前端的水环境感知,集空天的范围把控和地面的精准测量为一体,打通后端横向分布在生态环境、城管市政、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条线的业务数据,利用IOC数字底座的视频云、AI、融合通信、统一鉴权认证等技术能力,新建中台层优化前端感知数据和业务的融合,可向上孵化和赋能各种跨部门应用场景。当年就协同本地生态伙伴,构建了无人机、无人船、遥感卫星和地面感知、监控设备组成的一体化水环境监管体系,对汛期的河湖水质、水面蓝藻、水生植物进行实时监测预警,为后续的深入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1 卫星遥感发现水生植被分布区域
图2 受风向、潮汐因素影响,部分水域块状聚集的水生植物(待打捞)
2021年汛期前后,华为IOC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开展原型验证,以多源数据汇聚和分析为抓手,借助无人机和无人船的区域组网,针对“问题在河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提前预测和查险会诊,针对城市某核心景观湖泊,撒网式摸排湖泊周边的18条河道,摸清雨污混排管道的排放规律,基本掌握了重要排污口的分布情况,有力支撑了政府针对防污风险隐患企业的清单化调度、销号式管理。同时,为了克服汛期水域情况不明、传统方式动员速度慢、缺乏有效数据和存在人员安全风险的不足,无人船闻“汛”而动,采用常态化汛期水文环境监测的手段,对湖底地形和河流断面进行全景画像,实时向IOC传输现场信息,快速为环境治理和防汛抗洪提供决策依据。卫星遥感在天空配合,基于华为云搭载的AI特征识别和时空关系特征比对算法,以历史底图为背景进行航拍图片比对,自动发现疑似图斑,让水域岸线的违法建筑无处遁形,并及时发现流域地表变化,监测湖泊、河流、湿地、林草等资源违法开发利用情况。
图3 无人船探测水深热力图数据
图4 无人船探测河流断面流速数据
图5 无人船探测公路桥下雨污水管排放点
图6 无人机空中发现隐蔽排污口
图7 无人机监测流域过境洪水
图8 水岸违章建筑卫星遥感监测
图9 河流、湖泊岸线变化遥感监测
华为IOC支撑涉水部门“一盘棋”,实现治理和防汛两手抓
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根据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要求,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加强智慧平台建设,强化城市管理、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交通等执法队伍协调联动。华为IOC通过平台赋能,支撑A市生态环境、应急和城管部门进行原型验证,化被动为主动,积极谋求超标应对、防洪备灾、内涝防治一揽子工作系统推进,可以说和国办“一盘棋”的理念不谋而合。
首先,华为IOC结合华为云对应用赋能,打破了A市传统的以资金为中心、“急用先行”造成单体应用叠床架屋、多头治理的僵化模式,实现“能力找场景,场景找能力”,为各业务部门提供更灵活的选择,支撑治水工程、生态、管理多条线措施并举,针对性、导向性、落地性更强。原型验证不仅仅帮助快速发现隐患、促进问题立行立改,对于不能立即整改的问题,A市生态环境和应急部门联合成立技术帮扶组,对已排查出的问题逐一过堂讨论,在之后线索核实、案件查处、秩序评价、约谈问责、督促整改落实等长尾工作中,还可深入利用华为IOC擅长的运行监测、数据建模和分析能力,建立责任明晰、设置合理、管理规范的长效监管体系。
2022年,华为IOC赋能A市防汛排涝决策指挥应用,对应急响应提升至II级的台风“梅花”进行综合防御,打造了一套集预警预案、工单处理、决策部署、实时会商、指挥调度、现场跟踪为一体的可视化指挥调度模式。IOC全面汇聚应急防汛相关的气象、监测、监控多维度数据资源,横向连接公安警情平台、城管网格化平台,连通城市各辖区、街镇和防指成员单位,利用服务接口对接微信群、电子屏、短信、广播喇叭等发布渠道,及时向居民发送预警信息;并通过AI发现预警、网格巡查的方式,组织街道应急工作小组及时处理倒下的树木、小区积水的路面、缺失的井盖、户外广告牌松动脱落等安全隐患,
图10 市防办通过AI报警出动移动泵车抢排积水
将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一张蓝图绘到底”
十四五期间,A市为不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升城市韧性,规划要在2024年之前建成“正反一张图”,其中“正图”是“水平衡”图,对企业生产、社区生活涉及的所有用水途径建立用水清单,确定每一股水的来源、用量、用途、排放方式等;“反图”则是排污口的“排查底图”,全面溯源掌握辖区河湖排污(水)口的分布状况,通过排污口水量水质监测,掌握污水排放特征及去向,让每一个口都有唯一的“身份号码”,方便生态环境和应急部门从收集、分类、转运、贮存、处置等环节,对废弃物废水的“全生命周期”实施全过程监管,为监督危废转移处置、管理台账、管理制度、环评手续、危废许可证以及应急预案和演练等一系列工作提供脉络清晰、精准及时的底图数据。
华为IOC应对这种发展策略有两个优势,第一,IOC数字底座天生就适应“正反一张图”附带的海量增加的感知终端接入、数据采集和加工任务,扮演一个可渗滤的媒介,支撑和融合原来分布在各部门的碎片化单体应用,实现越来越频繁的数据互利共生、应用无缝衔接;第二、IOC可满足用户更精细化的“智”理需求,提供更敏捷的场景开发和上线速度,帮助“穿针引线”、“织密场景”,在原来应用支撑、中台支撑的基础上,演进云原生能力,让已经奏效的场景应用“生于云、长于云”,为生态厂商屏蔽各自基础设施、应用功能的差异,将业务的通用能力下沉到平台侧,更好的帮助实现应用的自动化。
而且,每个生态厂商都可以在自身擅长的领域,通过平台赋能这个媒介,尽可能合理利用其他人的工作成果,例如防汛排涝应用可集成排水管网、污水口水质水量的监控数据,以及应急队伍和资源的调度数据等等,形成更多有价值的业务创新,最终形成正向循环,促进场景的大规模上线、批量化部署,让用户在熟悉的统一界面上,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运筹帷幄,即时把握和调度城市生态环境、供排水、防汛、应急队伍和物资储备,乃至电力、燃气、交通等“城市生命线”系统的抗冲击和快速修复能力。
- 标签:
- 软件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