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上的生命线 追寻最耀眼的光

    2020年4月30日,中国移动联合华为在珠穆朗玛峰6500米前进营地成功完成全球海拔最高5G基站和F5G千兆光纤网络的建设和开通。由此,中国移动的双千兆网络已实现珠峰覆盖。在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之际,珠峰5G网络建设,将对本次2020珠峰高程重测行动进行全程通信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移动“5G上珠峰”活动计划在海拔5300米珠峰大本营、5800米过渡营地、6500米前进营地,通过SA+NSA组网的形式建设5个5G基站,通过10G PON+Wi-Fi 6建设千兆专线和千兆宽带网络。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在海拔5300米珠峰大本营使用华为OptiXstar系列千兆政企网关和星光系列千兆家庭光猫开通了千兆专线和千兆宽带网络,不仅将有效支撑电视媒体的高清视频/VR直播需求,还可满足现场用户同时进行视频通话、高清视频点播、在线娱乐等类家庭生活需求。

挑战极限,确保网络部署

通信设备登上珠峰,这并非首次。只不过以往建设的基站多数是直接收发卫星传输的信号,不需要另外拉光纤。而卫星传输这类无线通信方式相比,光纤传输具有带宽大、容量大,抗干扰性好,损耗小等显著优势,这也是本次优先选择光纤传输方案的理由。 但要在珠峰5300、5800和6500米三个营地建设千兆网络,这听上去没什么实际工程建设难度远比想象中的更难。由于5800米和6500米营地都是山路,无法通车,基站和供电等设备,是通过46头牦牛组成的运输队,将近8吨的物资驮运上去的。

最大的难度在于光纤的部署,当线路途经山体、崎岖路段等时,往往只能人力来直接运输和铺设,这一次也不例外。本次珠峰5G项目中需要运输的光缆总长度高达25千米,总重达到600公斤。由于道路情况复杂,且珠峰各营地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设备运输无法使用大型机械,这些光缆只能由人工背负上山。 不过,运输并非唯一的难点。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的光纤在低温条件下极易因冻硬而致使断裂。往往是胶皮的外表看起来无恙,但里面的光纤已经断了。为确保运输上山的光缆能正常使用,工程师们常常需要反复“熔纤”,而这整个过程,都是工作人员在小帐篷里,利用人手一个一个慢慢‘接’起来的。

大本营区域的建设人员日常生活方面相对较好,但5800米及以上营地生活就要困难许多,这给建网带来诸多不便。首先是睡觉。在5800米和6500米营地睡觉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由于缺氧,工作人员晚上睡觉基本都上是睡2、3个小时就要醒一次,一觉睡到天亮在那个地方是一种奢望。此外,由于海拔高,温度低,晚上温度一般是零下十几二十度,本来都是在单独的帐篷里面睡,但为了让帐篷里的温度高一点,这些人基本都是“抱团取暖”。由于温度很低,零下三四十度,电子设备通常都无法正常开机,为了保证第二天测试,很多工作人员都是把笔记本电脑抱在怀里睡觉,第二天才能正常开机。

让登峰测量直播无后顾之忧

借助这些高品质、稳定可靠的专线网络,原来仅仅用来做物资补给站的珠峰大本营,变成了前方作战指挥部+新闻中心+演播厅,为整个登顶测量及直播报道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首先,所有测量登山队员、媒体人员、工作人员,都可通过华为OptiXstar千兆政企网关的大容量、高并发Wi-Fi信号接入互联网,与后方支援团队进行远程协同办公,及时传回现场新闻照片和视频素材,并且能够举行高质量的远程视频会议,帮助前线人员与后方高效率沟通协调,确保登山直播准备工作稳定有序。 其次,借助于专线的千兆上行带宽可保障能力,央视、新华社等媒体能够进行稳定、流畅的多机位4K视频直播,将由国测一大队和中国登山队共同组成的我国测量登山队登顶珠峰并进行高度精确测量的活动画面,通过千兆专线实时传回后方直播中心,并面向全球观众实时直播,让全世界都能够共襄盛举。

最后,得益于华为OptiXstar千兆政企网关在零下40度的极寒环境长期稳定运行能力,中国移动在5300米和6500米分别开通了部署在室外的千兆专线,将超高清摄像头画面实时传输回云数据中心,用于提供珠峰360度VR慢直播服务,使得全球观众可以轻松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通过手机或电视屏幕,随时随地沉浸式观赏珠峰美景。 通过5G与F5G千兆专线,中国移动首次实现了珠峰峰顶的双千兆覆盖,为此次活动上了“双保险”,让登峰测量及直播工作再无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