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点使用cookies,继续浏览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Cookies和隐私政策

总第098

2025年 第1期

华为ICT学院专刊

刊首语

Wang Tao

汪涛

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

“技术为根,实践为魂”,培养千万数智人才

随着数智化时代的到来,全球已有超过170个国家发布了数字化战略,涌现大量数智化岗位,但目前数智人才普遍缺乏。华为始终坚信,“技术为根,实战为魂”,致力于构建一个全方位、实战化的赋能体系,旨在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数智化人才,厚植数智生态沃土,促进产业繁荣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华为ICT学院作为华为和高校合作推进人才发展的重要平台,正携手共创数智人才生态的繁荣。华为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推进华为ICT人才发展走深向实。

第一,实战引领,课程创新。

课程是知识的载体,实战是能力的试金石。华为ICT学院聚焦22项技术领域,精心打造了85门实战导向的精品课程。同时,我们积极邀请高校教授如大连理工大学的马瑞新老师,携手共创《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国家一流课程,通过华为云平台与真实项目案例,让学生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对接。

华为将继续汇聚全球优质教学资源,赋能全球6000所合作高校,年培养规模突破50万学生,为行业输送更多实战型人才。

第二,产教协同,师资赋能。

教师乃教育之本,是塑造未来之光的工程师。华为依据“工程教育”与“双师型”教师标准,通过产学合作、国产软件进课堂、教师训练营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教师能力。通过华为ICT学院,华为已在全球培养超过11000名认证教师,他们是培养实战型人才的生力军。在新的技术领域,华为也积极探索运用新的教研方式,比如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联合七所高校,通过建设“深度学习(Mindspore)虚拟教研室”,跨越地域界限,在人工智能领域培养出一支支高水平、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华为将继续以数字化手段赋能教师,预计年赋能教师人次超过10000名,认证教师总数将达到20000名,开启华为ICT学院的新篇章。

第三,跨界融合,人才共育。

数智化大潮中,跨界融合成为时代趋势。华为积极推动ICT技术与机械、交通、生物、医学等传统及交叉学科的深度融合,将ICT的精髓融入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具备跨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例如,大连民族大学陈禹丞同学是一名通信专业的学生,通过华为ICT学院校企合作项目学习了昇腾知识,2024年跨界考取了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AI应用方向的研究生。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未来,华为将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道路,为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及客户输送百万开发者,共同构建繁荣的人才生态。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面对未来,华为希望与高校、合作伙伴、生态各方继续携手并肩,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思维,共同培养跨领域、复合型的实战化人才,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推动产业的持续升级,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目录

运营学院,构建校企合作桥梁
共研课程,丰富人才培养方案
以赛促学,激发创新型人才潜能
产教融合,探索协同育人新模式
  • 主办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CT 战略与 Marketing
  • 出品人

    周军
  • 顾问

    徐岩罗偲
  • 本期顾问

    孙刚
  • 主编

    邢竞帆
  • 本期责任编辑

    韩羽
  • 编辑

    肖黎贺银平刘薇
  • 美术编辑

    周书敏许创亮
  • 本期编委

    张晶刘耀林魏彪 牛欢

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

非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书面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资料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无担保声明: 本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均“如是”提供,除非适用法要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对本资料所有内容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包括但不限于适销性或者适用于某一特定目的的保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对因使用本资料任何内容而产生的任何特殊的、附带的、间接的、继发性的损害进行赔偿,也不对任何利润、数据、商誉或预期节约的损失进行赔偿。